[發明專利]一種保水保肥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546924.0 | 申請日: | 2023-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4961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攀磊;魯耀;孔垂思;耿川雄;孫曦;扶艷艷;周敏;陶祥;段宗顏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5G3/80 | 分類號: | C05G3/80;C05G3/40;C05G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張焱 |
| 地址: | 650205 云南省昆明市***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保水保肥 生物肥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保水保肥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緩釋復混肥料技術領域。所述保水保肥生物肥料的原料按質量份數計,包括:麥麩15?25份、稻殼20?35份、豆莢殼5?10份、動物糞便15?35份、腐殖酸4?6份、保水劑5?10份、氯化鉀1?3份、固氮菌0.5?2份和黑曲霉1?3份。本發明的大部分原料皆為固廢材料,并且制備的保水保肥生物肥料具有很好的環境友好程度,也不會造成土壤板結等問題,更符合生態農業的理念,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緩釋復混肥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保水保肥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糧食需求量的越來越大,對化肥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而傳統化學肥料由于肥效短、污染大、易殘留等問題的影響,已阻礙了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正在逐漸被有機肥料和復混肥料所代替。有機肥,主要是指經生物物質、動植物廢棄物、植物殘體加工而來并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營養為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而有機肥由于其成分復雜、可控性差的特點,還有很大的研發改進空間。
目前,由于磷礦石資源有限、相關原輔材料漲價及環保要求的提高,磷酸氫鈣等傳統磷肥的生產成本已增長明顯,選擇一種替代物來替換傳統的無機磷肥已顯得尤為重要。這其中,用植物殘體、動物糞便等有機肥作為替代磷肥的方案獲得了本領域較廣泛的關注。但有機磷肥依舊面臨著肥力不足的問題;以動物糞便為例,其中大概有30%的磷元素是以有機磷形式存在的,極難被分解以被作物吸收,生物可利用率低;而且動物糞便中的N元素也多以尿酸形式存在,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還對作物根系生長有害,如不加以控制反而會污染土壤。
因此,如何制備一款能有效促進農作物快速生長、增產增活的有機肥料,對于推動肥料工業和無公害農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保水保肥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大部分原料皆為固廢材料,并且制備的保水保肥生物肥料具有很好的環境友好程度,也不會造成土壤板結等問題,更符合生態農業的理念,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技術方案之一:提供一種保水保肥生物肥料,原料按質量份數計,包括:麥麩15-25份、稻殼20-35份、豆莢殼5-10份、動物糞便15-35份、腐殖酸4-6份、保水劑5-10份、氯化鉀1-3份、固氮菌0.5-2份和黑曲霉1-3份。
優選地,所述固氮菌為枯草芽孢桿菌。
優選地,所述豆莢殼為黃豆莢殼。
植酸(Phytic?acid),又稱肌醇六磷酸,是植物中磷的主要貯存形式。在谷物、豆類、油料等作物的籽實中,磷的基本儲存形式是植酸磷,其含量高達種子干重的1%~3%,約占植物中總磷的60%~80%。發明人經研究發現,黃豆莢殼相比于黃豆具有更高的植酸含量;因此本發明以黃豆莢殼作為保水保肥生物肥料的原料,可以提供更高的磷元素占比。
優選地,所述動物糞便為單胃動物的糞便。這主要是因為反芻動物的瘤胃內微生物種類和含量更豐富,能合成包括植酸酶在內的多種消化酶,而單胃動物在此方面的能力相對偏弱,會有更多的植酸以糞便形式排出;因此單胃動物的糞便中具有更高的有機質含量,更適合作為肥料的緩釋成分。
優選地,所述保水劑為生物炭。
本發明優選生物炭為保水劑,一方面是利用生物炭優異的保水保肥性能,另一方面是為了平衡肥料體系的C/N比。
本發明技術方案之二:提供一種上述保水保肥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除固氮菌和黑曲霉以外的組分混合,粉碎,滅菌,得到預處理物;
(2)將預處理物與固氮菌和黑曲霉混合,堆肥,造粒,得到所述保水保肥生物肥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未經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5469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