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壓電纜、高壓電纜制備方法及垂直燃燒試驗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505843.6 | 申請日: | 2023-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5044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8 |
| 發明(設計)人: | 余巧玉;夏云海;侯虹劍;馮詠生;叢思瑋;馬健峰;池連水;張正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32 | 分類號: | H01B7/32;H01B7/20;H01B7/282;H01B9/02;H01B9/00;H01B13/22;G01K11/32;G01N31/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賽恩倍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賀宜德 |
| 地址: | 22601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壓 電纜 制備 方法 垂直 燃燒 試驗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一種高壓電纜、高壓電纜制備方法及垂直燃燒試驗裝置,高壓電纜包括導體、設置于導體外的絕緣層、設置于絕緣層外的半導電阻水帶層、設置于半導電阻水帶層外的金屬套以及設置于金屬套外的護套層;金屬套為平滑銅套,金屬套的內周面為平滑曲面,平滑曲面與半導電阻水帶層的外周面抵接;高壓電纜還包括測溫光纖,測溫光纖包設于導體內,用于監測導體的溫度。高壓電纜制備方法通過氣吹工藝將纜芯吹入平滑銅套內,并通過縮頸裝置將平滑銅套固定于纜芯外。垂直燃燒試驗裝置包括固定架和至少兩個燃燒組件,固定架使高壓電纜沿垂直方向設立;至少兩個燃燒組件沿垂直方向設置,且燃燒組件沿水平方向設置于高壓電纜的一側,用于灼燒高壓電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電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壓電纜、高壓電纜制備方法及垂直燃燒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在抽水蓄能電站及水電站項目中,為了確保高壓電的安全穩定地輸送,高阻燃型的高壓電纜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在此項目中,高壓電纜一般包括自內向外包設的導體、絕緣層、半導電阻水帶層、金屬套以及護套層,雖然對電纜的阻燃性進行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并不能保證電纜運行的安全性,無法監測電纜運行時內部纜芯的溫度狀態。同時,這些高壓電纜大多處于高落差的垂直敷設的狀態。然而,這些高壓電纜的金屬套大部分采用皺紋銅套或者皺紋鋁套,金屬套與半導電阻水帶層之間存在間隙,導致金屬套與半導電阻水帶層之間的滑移量較大,不利于電纜的垂直敷設,同時,金屬套與半導電阻水帶層之間的間隙使二者接觸面不充分接觸而產生電位差后出現放電現象。同時,在將銅套或者鋁套與纜芯連接時,大多采用焊接或者擠包工藝,焊接工藝會產生焊縫,擠包工藝會產生砂眼,都不利于電纜的安全運行。
此外,高壓電纜在出廠前大都需要進行垂直燃燒試驗,目前,大部分垂直燃燒試驗裝置只能對高壓電纜的單個點位進行燃燒測試,并不能對電纜的兩個甚至更多的點位進行燃燒測試,導致最終試驗數據的可靠性不高。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能實時監測纜芯內部溫度環境、減少金屬套與半導電阻水帶層之間滑移量的高壓電纜,并提供一種能提高電纜的運行安全性的高壓電纜制備方法,并提供一種能對高壓電纜的多個定位同時進行燃燒測試的垂直燃燒試驗裝置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考慮的。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高壓電纜,包括導體、設置于所述導體外的絕緣層、設置于所述絕緣層外的半導電阻水帶層、設置于所述半導電阻水帶層外的金屬套以及設置于所述金屬套外的護套層;所述金屬套設置為平滑銅套,所述金屬套的內周面設置為平滑曲面,所述平滑曲面與所述半導電阻水帶層的外周面抵接;所述高壓電纜還包括測溫光纖,所述測溫光纖包設于所述導體內,用于監測所述導體的溫度。
進一步地,所述測溫光纖與所述導體同軸設置,且所述導體均勻包設于所述測溫光纖的外周。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套的厚度為1至2mm。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套采用縮頸的方式與所述半導電阻水帶層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護套層的材質設置為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
進一步地,所述高壓電纜還包括半導電帶層,所述半導電帶層包設于所述導體的外側。
進一步地,所述高壓電纜還包括導體屏蔽層和絕緣屏蔽層,所述導體屏蔽層設置于所述半導電帶層與所述絕緣層之間,所述絕緣屏蔽層設置于所述絕緣層與所述半導電阻水帶層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高壓電纜還包括防腐層和阻燃半導電層,所述防腐層設置于所述金屬套與所述護套層之間,所述阻燃半導電層包設于所述護套層的外周。
本申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高壓電纜制備方法,用于制備上述高壓電纜,所述高壓電纜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在測溫光纖外由內向外包覆設置導體、半導電帶層、導體屏蔽層、絕緣層、絕緣屏蔽層、以及半導電阻水帶層,以制成纜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50584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