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424615.6 | 申請日: | 2023-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465993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1 |
| 發明(設計)人: | 章一丹;徐灝龍;陳冉;許麗麗;謝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16C20/30;G06Q50/26;B01D53/66;B01D53/74;G01N30/06;G01N30/72;G01N30/86;G01N30/8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高佳逸 |
| 地址: | 310007 ***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受控 消耗 臭氧層 物質 生態環境 損害 鑒定 評估 方法 | ||
1.一種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1,確定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環境空氣基線水平;
步驟2,鑒定評估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最小排放濃度;
步驟3,確認是否發生生態環境損害以及存在生態環境損害的區域范圍;若無生態環境損害發生,完成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若有生態環境損害發生,執行步驟4、步驟5;
步驟4,鑒定評估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排放數量;
步驟5,根據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數量和目標排放濃度,鑒定評估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單位處理費用和生態環境損害費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通過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檢出限轉化推算,確定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環境空氣基線水平。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為CFC-11,CFC-11檢出限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組合聚醚中HCFC-22、CFC-11和HCFC-141b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測定頂空/氣相色譜-質譜法》HJ1057-2019確定為0.2μg/g,樣品制備方法為將1g樣品用甲醇定容至10mL,用氣密性注射器吸取5mL至頂空瓶,頂空瓶容積為20mL,在檢出限條件下,15mL頂空中理論含有0.1μg?CFC-11,由此推算出檢出限對應的氣體環境中CFC-11濃度為6.67mg/m3,并以此作為CFC-11的環境空氣基線水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通過最小排放源強和最大產氣量計算,鑒定評估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最小排放濃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最小排放源強根據反應釜單批次投加量除以單次生產周期計算,最大產氣量根據固定頂罐廢氣產生氣量估算表確定,最小排放源強除以最大產氣量即為最小排放濃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采用最小排放濃度進行模型分析,鑒定評估離地0.3米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濃度是否超過環境空氣基線水平,以此確認是否發生生態環境損害以及存在生態環境損害的區域范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模型分析采用Aerscreen大氣估算預測模型分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通過優化固定頂罐呼吸排放模型,鑒定評估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排放數量。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優化固定頂罐呼吸排放模型的公式為:LW=4.188×10-7×M×P×KN,式中:LW為固定頂罐的工作損失,Kg/m3投入量;M為儲罐內蒸氣的分子量;P為在大量液體狀態下,真實的蒸氣壓力,單位Pa;KN為周轉因子,無量綱,取值由年周轉次數K確定:K≤36,KN=1;36<K≤220,KN=11.467×K-0.7026;K>220,KN=0.26。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通過廢氣工程設計方法,計算投資和運行費用,額外計算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二次污染成本和回收利用價值,鑒定評估受控消耗臭氧層物質單位處理費用和生態環境損害費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未經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424615.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