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變距直驅混合動力復合翼垂起無人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423506.2 | 申請日: | 2023-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495213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8 |
| 發明(設計)人: | 安斯奇;彭旭;鄭育行;楊國龍;張勛;代明瀟;遆政憲;齊元;張啟悅;湯祺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4U10/20 | 分類號: | B64U10/20;B64U30/10;B64U30/29;B64U50/10;B64C27/22;B64D27/02;B64D27/26;B64C3/10;B64C3/18;B64C11/3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誠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661 | 代理人: | 邵玉鳳 |
| 地址: | 618307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變距直驅 混合 動力 復合 翼垂起 無人機 | ||
1.一種變距直驅混合動力復合翼垂起無人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體和安裝于機體的變距直驅混合動力系統;
所述變距直驅混合動力系統包括內燃機、變距螺旋槳、發電機、整流裝置、鋰電池、電子調速器、電動機和升力旋翼,所述內燃機的前輸出軸連接所述變距螺旋槳,所述內燃機的后輸出軸連接所述發電機,所述發電機通過所述整流裝置連接所述鋰電池,所述鋰電池和所述整流裝置均通過匯流條連接所述電子調速器,所述電子調速器連接所述電動機,所述電動機連接所述升力旋翼。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距直驅混合動力復合翼垂起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燃機和所述發電機安裝于同一安裝面,并通過減震橡膠墊松約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距直驅混合動力復合翼垂起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包括機身和大展弦比梯形機翼,所述內燃機安裝在所述機身頭部的防火安裝板上,所述變距螺旋槳設置在所述機身的前端,所述升力旋翼設置在所述大展弦比梯形機翼上,所述大展弦比梯形機翼上設置有加強翼梁和加強翼肋,在所述機體包括機身和大展弦比梯形機翼上分別設置有水平安定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距直驅混合動力復合翼垂起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內部設置有飛控系統和油箱,所述飛控系統固定在減震泡沫上并粘貼于機身內壁,以懸于汽油箱上方,所述飛控系統和所述油箱與整機重心線重合,所述內燃機和所述發電機設置在所述機身頭部的防火安裝板上,所述鋰電池與所述整流器設置在所述機身后部,以使整機重心仍保持于三重心重疊部分。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變距直驅混合動力復合翼垂起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器掛于機腹外部。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變距直驅混合動力復合翼垂起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身內部在所述發電機的后方設置有動控系統,所述動控系統采用防波膠帶包裹。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變距直驅混合動力復合翼垂起無人機,其特征在于,通過如下公式對目標起飛重量M進行核算:
M≥∑m=m1+m2+m3+m4+m5+m6????????????(1)
其中,m1為固定翼機身重量,m2為變距直驅混合動力系統及其配件重量,m3為多旋翼機架重量,m4為旋翼與電動機組成的電推進動力裝置重量,m5為航電與控制系統重量,m6為油箱重量,∑m為無人機總重量;
若目標起飛重量不滿足公式(1),則根據如下公式進行重量優化:
L=M-∑m???????????????????????(2)
其中L為整機任務載荷。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變距直驅混合動力復合翼垂起無人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變距直驅混合動力復合翼垂起無人機具有三種工作模式,分別為垂直機動工作模式、平飛機動工作模式和過渡轉換工作模式;
垂直機動工作模式下,無人機以多旋翼形態飛行,無人機執行第一飛行任務,所述第一飛行任務包括定點懸停、垂直起降、低速運動中的一種及其組合;
平飛機動工作模式下,無人機以固定翼形態飛行,無人機執行第二飛行任務,所述第二飛行任務包括加速、減速和定速巡航的一種及其組合;
過渡轉換工作模式下,無人機以固定翼結合多旋翼的形態飛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未經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42350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