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的水力性能計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389929.7 | 申請日: | 2023-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50242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28 |
| 發明(設計)人: | 居文平;鄧佳;許朋江;馬汀山;宋銳;何媛;程東濤;呂凱;石慧;林軼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熱節能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G06F30/18;F04D7/00;G06F119/14;G06F113/08;G06F11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胡曉靜 |
| 地址: | 710032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漿液 循環 輸送 石灰石 水力 性能 計算方法 | ||
1.一種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的水力性能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獲取漿液循環泵的屬性信息和運行數據、石灰石固體的第一相對密度、待輸送石灰石漿體的第二相對密度,所述運行數據為所述漿液循環泵在輸送清水時的測量數據;
基于所述運行數據和所述屬性信息計算所述漿液循環泵在輸送清水時的第一水力性能,所述第一水力性能包括:第一揚程、第一效率和第一軸功率;
通過所述第一水力性能、第一相對密度和第二相對密度計算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的揚程比和效率比;
根據所述第一水力性能、揚程比和效率比計算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時的第二水力性能,所述第二水力性能包括:第二揚程、第二效率和第二軸功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的水力性能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運行數據和所述屬性信息計算所述漿液循環泵在輸送清水時的第一水力性能,包括:
獲取漿液循環泵內清水介質的平均密度;
從所述屬性信息中提取漿液循環泵的管徑數據,從所述運行數據中提取流量數據、壓力數據、距離數據、電動機功率和電動機效率;
根據所述管徑數據、流量數據、壓力數據、距離數據和平均密度計算得到漿液循環泵在輸送清水時的第一揚程;
將所述電動機功率乘以所述電動機效率得到漿液循環泵在輸送清水時的第一軸功率;
通過所述平均密度、流量數據和第一揚程計算漿液循環泵在輸送清水時的有效功率;
將所述有效功率與所述第一軸功率的比值作為第一效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的水力性能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所述第一水力性能、第一相對密度和第二相對密度計算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的揚程比和效率比,包括:
獲取漿液循環泵在單位時間內輸送的石灰石固體和石灰石漿體的體積;
基于所述第一相對密度、第二相對密度和所述體積計算得到單位時間內漿液循環泵輸送的固體重量和漿體重量;
通過所述固體重量和漿體重量計算所述石灰石漿體的重量百分濃度;
根據所述第一相對密度、預設的中值粒徑和所述重量百分濃度計算得到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和輸送清水時的揚程比和效率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的水力性能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第一水力性能、揚程比和效率比計算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時的第二水力性能,包括:
根據所述第一揚程和所述揚程比計算得到第二揚程;
根據所述第一效率和所述效率比計算得到第二效率;
根據所述第二效率、第二揚程和所述漿體重量計算得到第二軸功率。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的水力性能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漿液循環泵的運行數據,包括:
在相同轉速下,對漿液循環泵的出口開度進行調整,以得到漿液循環泵在輸送不同清水流量時對應的不同運行數據;
從漿液循環泵在輸送不同清水流量時對應的不同運行數據中提取運行數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的水力性能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基于所有不同運行數據下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時的第二水力性能,繪制所述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時的流量-揚程、流量-效率、流量-軸功率的性能曲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漿液循環泵輸送石灰石漿體的水力性能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漿液循環泵的運行數據,包括:
在相同出口開度下,對漿液循環泵的轉速進行調整,以得到漿液循環泵在輸送不同清水流量時對應的不同運行數據;
從漿液循環泵在輸送不同清水流量時對應的不同運行數據中提取運行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熱節能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熱節能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389929.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定位終端及其功耗檢測方法
- 下一篇:基于無人機LIDAR影像的格田治理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