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極性加固的抗輻照鎖存器的電路結構、芯片和模塊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386475.8 | 申請日: | 2023-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3866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04 |
| 發明(設計)人: | 趙強;孫鐸文;許鑫;林涵宇;張亞楠;郝禮才;戴成虎;彭春雨;吳秀龍;藺智挺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大學 |
| 主分類號: | G11C11/412 | 分類號: | G11C11/412;G11C11/417;G11C5/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澤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44 | 代理人: | 方榮肖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極性 加固 輻照 鎖存器 電路 結構 芯片 模塊 | ||
1.一種基于極性加固的抗輻照鎖存器的電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SRAM單元;
第二SRAM單元,其與所述第一SRAM單元結構對稱并交叉耦合,形成存儲節點S0~S7;
多輸入C單元,其一端電連接所述存儲節點S1、S2、S5、S6,另一端電連接輸出端口Q;
傳輸門,其包括PMOS晶體管P17和NMOS晶體管N25;P17的柵極由字線WLB控制;N25的柵極由字線WL控制;所述傳輸門的一端與所述輸出端口Q電連接,另一端與節點D電連接;
第一傳輸單元,其一端分別電連接所述存儲節點S0、S3、S4、S7,另一端電連接所述節點D;所述第一傳輸單元由字線WL控制;
第二傳輸單元,其一端分別電連接所述存儲節點S1、S2、S5、S6,另一端電連接節點DN;所述第二傳輸單元也由所述字線WL控制;
所述鎖存器在數據傳輸狀態下,所述字線WL為高電平,所述第一傳輸單元和所述第二傳輸單元均開啟;若所述鎖存器的初始存儲數據為“1”,即存儲節點S0=S3=S4=S7=“1”,存儲節點S1=S2=S5=S6=“0”,若此時所述節點D信號為低電平,即向單元傳輸數據“0”,信號通過所述第一傳輸單元向內部節點S0S3S4S7傳輸低電平信號,通過所述第二傳輸單元向內部節點S1S2S5S6傳輸高電平信號,內部節點的值變為S0=S3=S4=S7=“0”,S1=S2=S5=S6=“1”;同時所述傳輸門開啟,所述鎖存器的輸入通過所述傳輸門直接傳輸到所述輸出端口Q。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極性加固的抗輻照鎖存器的電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存器在數據保持狀態下,所述字線WL為低電平,所述第一傳輸單元、所述第二傳輸單元和所述傳輸門均關閉,所述鎖存器保存的數據通過所述多輸入C單元輸出到所述輸出端口Q,且所述多輸入C單元的輸出為高電平“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極性加固的抗輻照鎖存器的電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RAM單元包括PMOS晶體管P1~P6,和NMOS晶體管N1~N10;其中,P1、P2作為上拉管,N1、N2作為下拉管,形成存儲節點S0;P3、N3作為上拉管,N4、N5作為下拉管,形成存儲節點S2;P4、N6作為上拉管,N7、N8作為下拉管,形成存儲節點S3;P5、P6作為上拉管,N9、N10作為下拉管,形成存儲節點S3;
且,N4、N6、N10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0控制;N2、N3、N7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1控制;N1、N8、P4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2控制;N5、N9、P3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3控制;P6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4控制;P2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5控制;P1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6控制;P5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7控制;
P1、P3、P4、P5的源極或漏極電連接電源VDD;N2、N5、N8、N10的源極或漏極電性接地。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極性加固的抗輻照鎖存器的電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RAM單元包括PMOS晶體管P7~P12,和NMOS晶體管N11~N20;其中,P7、P8作為上拉管,N11、N12作為下拉管,形成存儲節點S4;P9、N13作為上拉管,N14、N15作為下拉管,形成存儲節點S6;P10、N16作為上拉管,N17、N18作為下拉管,形成存儲節點S7;P11、P12作為上拉管,N19、N20作為下拉管,形成存儲節點S5;
且,N14、N16、N20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4控制;N12、N13、N17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5控制;N11、N18、P10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6控制;N15、N19、P9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7控制;P12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0控制;P8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1控制;P7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2控制;P11的柵極由存儲節點S3控制;
P7、P9、P10、P11的源極或漏極電連接電源VDD;N12、N15、N18、N20的源極或漏極電性接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大學,未經安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38647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