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臺背回填土液壓夯施工裝置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360092.3 | 申請日: | 2023-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6413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峰;姚向明;金鋒;歐陽天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二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046 | 分類號: | E02D3/046;G01S19/42;G01C5/00;G01B21/02;G01P15/00;G01D21/02;H04W4/02;H04W4/38;H04W64/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賽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75 | 代理人: | 王澤斌 |
| 地址: | 530299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回填 液壓 施工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臺背回填土液壓夯施工裝置及施工方法,包括進行施工操作的臺背車和設置在臺背車上的數字化施工系統,臺背車是由車體、液壓大臂、鉸接支撐臂、夯架構成,夯架與液壓大臂之間設置有移動機構,夯架的上表面設置為凸出的凸塊,夯架的內頂壁固定連接有液壓缸,夯架的下表面設置有夯板,夯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夯柱,夯架的內部設置有潤滑限位機構,夯架的表面設置有提拉機構。該臺背回填土液壓夯施工裝置及施工方法,通過北斗定位,實現厘米級精準定位夯錘和機身的水平位置、高程及方向;準確自動記錄夯擊次數、夯錘落距、夯擊能;能全天候的監控、記錄施工過程,能適應多種環境下的施工監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臺背回填土液壓夯施工裝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填方路基普遍存在穩定性差、路基沉降以及邊坡滑塌等質量病害,尤其在地形起伏大、地表水系豐富的區域地段,其穩定性、沉降及邊坡問題更為明顯。填筑施工時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采用強夯處理,以降低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工程中傳統的強夯法是一種將大噸位的重錘從高處自由落下,對土進行強力夯實的地基處理方法。作用機理是用很大的沖擊能,使土中出現很大的沖擊波和應力,從而使土中的卒隙壓縮、土體局部液化并迅速固結。
在橋涵的臺背回填施工中,受狹小工作面影響,大型夯實機很難達到全方位夯實,采用液壓夯實機,可以做到無死角夯實,減少或避免分層壓實可能導致的層間滑移、分離等現象。液壓夯實機的工作原理是,用液壓缸將夯錘提升至一定高度后釋放,夯錘在重力和液壓蓄能器的共同作用下加速下落,沖擊地面上帶緩沖墊的夯腳,再通過夯腳夯擊地面實現對路基的夯實。
傳統強夯和液壓夯施工過程中需要人工放線、引導、記錄工作,施工效率低下,存在記錄不夠精確的問題,且夜間施工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目前國內夯機市場形成尚不完善,施工中存在諸多問題:人工操作存在提錘過快,可能在預緊前后產生一定沖量引起夯錘晃動,進而影響施工定位精度高度難,以及人工估計夯擊深度測量不準確等,所以本發明的提出,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
發明內容
基于現有的液壓夯施工過程中存在提錘過快,進而影響施工定位精度高度難,以及人工估計夯擊深度測量不準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臺背回填土液壓夯施工裝置及施工方法。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臺背回填土液壓夯施工裝置,包括進行施工操作的臺背車和設置在所述臺背車上的數字化施工系統,所述臺背車是由車體、液壓大臂、鉸接支撐臂、夯架構成,所述夯架與所述液壓大臂之間設置有移動機構,所述夯架的上表面設置為凸出的凸塊,所述夯架的內頂壁固定連接有液壓缸,所述夯架的下表面設置有夯板,所述夯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夯柱,所述夯架的內部設置有潤滑限位機構,所述夯架的表面設置有提拉機構。
其中,所述移動機構驅動所述夯架進行水平移動動作。
其中,所述潤滑限位機構對所述液壓缸的活塞桿高速伸縮動作時對其外表面進行潤滑限位處理。
其中,所述提拉機構在所述夯架的表面進行作業,并在所述夯板進行施工后對所述夯板進行提拉動作。
優選地,所述移動機構包括通過鉸接板與所述液壓大臂、所述鉸接支撐臂的一側表面鉸接的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一側表面固定連接有帶有滑道的安裝架,所述安裝板的兩側表面均固定連接有加強桿,兩個所述加強桿的一側表面與所述安裝架的上表面兩端固定連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臺背回填土液壓夯施工一般是由臺背車移動到需要夯實地面的位置,通過控制液壓大臂和鉸接支撐臂帶動夯架下表面的夯板放置在施工地面上,再由液壓缸進行作業,可使夯板對地面進行夯實,為了提高夯板作業的效率,避免臺背車重復移動位置而導致臺背車帶動夯板不水平,導致地面夯實不平,從而使夯架在安裝架的表面進行水平移動,進而提高夯板的作業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二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交二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36009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