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窺鏡頭端件、內窺鏡頭端照明裝置以及內窺鏡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241133.7 | 申請日: | 2023-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076997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9 |
| 發明(設計)人: | 黎俊均;朱能杰;許訊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因賽德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07 | 分類號: | A61B1/07;A61B1/06;A61B1/05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高歌;彭家恩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窺鏡 頭端件 照明 裝置 以及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內窺鏡頭端件、內窺鏡頭端照明裝置以及內窺鏡系統;其中,內窺鏡頭端件包括導光材料的導光筒體,導光筒體具有沿軸向彼此相背的前端壁和后端壁,導光筒體的內部形成有沿軸向貫通前端壁與后端壁設置的操作通道和安裝通道,操作通道與安裝通道互為并排分布;操作通道用于供輔助工具穿過導光筒體,安裝通道用于裝設圖像獲取裝置;后端壁用于與光源配合,導光筒體被配置成自后端壁接收光線并將光線傳遞至前端壁輸出。本申請通過采用導光材料制作導光筒體,在將光源安裝于導光筒體的后端壁時,無需設置由后端壁延伸至前端壁的光電線路,縮減了額外設置導光通道的空間,從而為擴大操作通道提供了可能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內窺鏡領域,具體涉及內窺鏡頭端件、內窺鏡頭端照明裝置以及內窺鏡系統。
背景技術
內窺鏡由窺鏡系統、圖像獲取裝置和照明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在醫療臨床實踐中,可從人體自然腔道或是經皮穿刺通道進入人體內,可以直接看到相關部位的病變,并在觀察下做出病變診斷或是取病灶活檢進行病理診斷,同時也可以對病變部位進行及時的治療或是植入具有治療作用的人造產品。
過大的鏡體直徑不易深入病患的體內,容易引起不適,加上診斷治療期間需要更多地操作空間,所以目前內窺鏡的發展趨勢是在更小的鏡體直徑內盡可能的擴大醫療器械操作通道。
而內窺鏡頭端件的空間通常較為有限,除了需要設置操作通道和圖像獲取裝置外,還需要設置照明裝置;而在現有技術中,照明裝置通常包括光源前置照明方式和光源后置照明方式,其中,光源前置照明方式的成本低,但是光源需要安裝于內窺鏡頭端件的前端,極大地擠壓了頭端結構前端的操作通道的空間;光源后置的方式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對操作通道的擠壓,但是任需要留出供光纖通過的導光通道,仍然占用頭端結構的空間,上述問題是本領域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減少照明裝置對內窺鏡頭端件的空間占用。
根據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內窺鏡頭端件,包括:
導光材料的導光筒體,所述導光筒體具有沿軸向彼此相背的前端壁和后端壁,所述導光筒體的內部形成有沿軸向貫通所述前端壁與所述后端壁設置的操作通道和安裝通道,所述操作通道與所述安裝通道互為并排分布;其中:
所述操作通道用于供輔助工具穿過所述導光筒體,所述安裝通道用于裝設圖像獲取裝置;所述后端壁用于與光源配合,所述導光筒體被配置成自所述后端壁接收光線并將光線傳遞至所述前端壁輸出。
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操作通道具有彼此連通的前端通道和后端通道,所述前端通道貫通所述前端壁設置,所述后端通道貫通所述后端壁設置,所述前端通道在徑向上的最小截面面積大于等于所述后端通道在徑向上的最大截面面積。
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前端通道在徑向上的截面形狀由弦邊和優弧邊相接且圍合形成,所述安裝通道位于所述弦邊在徑向上背離優弧邊線段的一側,且所述優弧邊自其端點位置朝其頂點位置逐漸遠離所述安裝通道。
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還包括反光層,所述導光筒體還具有外周壁,所述外周壁沿圓周方向圍合并相接于所述前端壁與所述后端壁之間;所述反光層設置于所述外周壁和所述后端壁上,以使光線能聚焦于所述前端壁射出。
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反光層為金屬鍍膜和/或多介層電質高反射鍍膜。
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后端壁上開設有照明窗,所述照明窗沿軸向凹陷于所述后端壁,所述照明窗內用于安置光源。
在一種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照明窗的數量設置為多個,所述安裝通道與所述操作通道沿第一徑向方向并排分布,多個所述照明窗口位于所述安裝通道在第二徑向方向上的兩側,所述第一徑向方向與所述第二徑向方向垂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因賽德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因賽德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24113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