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市政道路快速修補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209643.6 | 申請日: | 2023-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1631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26 |
| 發明(設計)人: | 孔恒;郭飛;張樹;傅睿智;孟毅欣;史永杰;張印;張東旭;張冰;韓雪剛;常揚;姚洋;郭騰;趙志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高新市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23/09 | 分類號: | E01C23/09;E01C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枝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91 | 代理人: | 張慶瑞 |
| 地址: | 10000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市政道路 快速 修補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市政道路快速修補結構,包括矩形的底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上端固定連接有四個呈矩形分布的支撐柱(2),四個所述支撐柱(2)上端共同固定連接有裝置板(3),所述裝置板(3)上端固定連接有工程機械臂(4),所述裝置板(3)下端開設有矩形的驅動槽(5),所述驅動槽(5)內設有移動板(6),所述驅動槽(5)前后內壁之間共同固定連接有兩個第二滑桿,所述第二滑桿縱向貫穿移動板(6)并與之滑動連接,所述驅動槽(5)前后內壁中心位置共同轉動連接有第一螺紋桿(7),所述第一螺紋桿(7)貫穿移動板(6)并與之螺紋連接,所述裝置板(3)后端固定安裝有驅動第一螺紋桿(7)轉動的第二電機,所述移動板(6)下端兩側位置均固定連接有擋板(8),兩個所述擋板(8)之間共同固定連接有第一滑桿(9),所述第一滑桿(9)上滑動套接有移動塊(10),所述移動塊(10)上開設有驅動口(11),所述驅動口(11)前后內壁之間共同轉動連接有齒輪(13),兩個所述擋板(8)之間共同固定連接有齒板(12),所述齒板(12)橫向貫穿驅動口(11)并與齒輪(13)嚙合,所述移動塊(10)后端固定安裝有驅動齒輪(13)轉動的第三電機;
所述移動塊(10)下端固定安裝有豎直設置的液壓伸縮桿(14),所述液壓伸縮桿(14)的伸縮端固定連接有矩形的安裝架(15),所述安裝架(15)內固安裝有第一電機(16),所述第一電機(16)的輸出端朝下設置且同軸固定連接有轉動塊(17),所述轉動塊(17)下端開設有矩形的安裝槽(18),所述安裝槽(18)左右兩側內壁均開設有限位插槽(19),所述安裝槽(18)內插設有與之匹配的安裝桿(20),所述安裝桿(20)左右兩端且在限位插槽(19)的對應位置均開設有伸縮槽(23),所述伸縮槽(23)內滑動連接有限位卡塊(24),所述限位卡塊(24)遠離伸縮槽(23)的一端插設在對應的限位插槽(19)內,所述限位卡塊(24)與伸縮槽(23)內壁之間共同固定連接有第一彈簧(25),所述限位卡塊(24)位于限位插槽(19)內的一端上部為傾斜的斜面;
所述底框(1)左右兩側內壁上均縱向開設有滑槽(31),兩個所述滑槽(31)內均滑動連接有滑塊(32),兩個所述滑塊(32)之間共同轉動連接有壓輥(30),位于右側的所述滑槽(31)前后內壁之間共同轉動連接有第二螺紋桿(33),所述第二螺紋桿(33)貫穿對應的滑塊(32)并與之螺紋連接,所述底框(1)后端固定安裝有驅動第二螺紋桿(33)轉動的第四電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市政道路快速修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機械臂(4)遠離裝置板(3)的一端連接有工程車輛。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市政道路快速修補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撥料件和壓實件,所述撥料件由安裝桿(20)和固定在其下端的攪料盤(21)構成,所述攪料盤(21)下端設有四個呈矩形設置的攪拌桿,所述壓實件由安裝桿(20)和固定在其下端的壓板(22)構成,所述壓板(22)下端設有光滑的鋼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市政道路快速修補結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限位插槽(19)相對一側內壁上均開設有活動槽(26),所述活動槽(26)內滑動連接有推板(27),所述推板(27)與活動槽(26)遠離限位插槽(19)的一端固定連有推桿(28),所述推桿(28)貫穿活動槽(26)內壁并延伸至轉動塊(17)外,兩個所述推桿(28)上且在活動槽(26)內均套設有第二彈簧(29),所述第二彈簧(29)的兩端分別與活動槽(26)內壁和推板(27)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市政道路快速修補結構,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側的所述滑槽(31)前后內壁之間共同固定連接有第三滑桿,所述第三滑桿滑動貫穿對應的滑塊(32)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市政道路快速修補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事先挖掘好修復坑,并向對應的修復坑內倒入合適量的瀝青混合料;
步驟二,駕駛工程車輛至市政維修道路,并移動至待修補的修復坑旁,控制工程機械臂(4)下放本結構貼合地面,使修復坑位于底框(1)內;
步驟三,進行撥料件的安裝,將撥料件的安裝桿(20)對準插入轉動塊(17)下端的安裝槽(18)內,使安裝桿(20)的兩個限位卡塊(24)滑入安裝槽(18)并插入對應的限位插槽(19)內,即可完成固定;
步驟四,通過啟動第一電機(16),使其帶動轉動塊(17)和下方安裝的撥料件進行轉動,并在液壓伸縮桿(14)的伸縮作用下,將撥料件下放入修復坑內,使其撥動修復坑內的瀝青混合料,且第二電機、第三電機配合工作,使得撥動件可移動至修復坑任意位置,從而將修復坑內的瀝青混合料均勻鋪開,使各位置的瀝青混合料分布均勻;
步驟五,完成瀝青混合料的均勻鋪開后,液壓伸縮桿(14)帶動撥料件上移復位,手動按壓兩個推桿(28),將限位卡塊(24)推出限位插槽(19),取出撥料件,進而重復步驟三中撥料件的安裝方式安裝壓實件;
步驟六,通過液壓伸縮桿(14)的連續伸縮,帶動壓實件對下放鋪勻后的瀝青混合料進行壓實,并在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的配合工作下對修復坑的各個位置都進行壓實,保證瀝青混合料的緊致,同時避免修復坑內出現未填充的空隙;
步驟七,完成修復坑內瀝青混合料的壓實后,通過啟動第四電機,利用第四電機驅動壓輥(30)縱向滾動,滾動的壓輥(30)與修復坑表面的瀝青混合料貼合,從而將瀝青混合料進一步壓實并壓平;
完成一個修復坑中瀝青混合料的壓平工作后,各工件復位,工程機械臂(4)將底框(1)抬起,工程車輛移動至下移修復坑的位置,重復步驟三至步驟七的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高新市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市政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高新市政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20964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