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斷面軟弱圍巖隧道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181909.0 | 申請日: | 2023-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9494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超;胡義;李學東;劉秀巖;趙國輝;拉周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00 | 分類號: | E21D9/00;E21D11/00;E21D11/10;E21D11/18 |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問律師事務所 34134 | 代理人: | 平靜 |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斷面 軟弱 圍巖 隧道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斷面軟弱圍巖隧道施工方法,屬于隧道施工技術領域。本發明的施工方法先從上臺階的一側邊導坑進行開挖并搭建對應的初期防護,在上臺階的另一側邊導坑留有核心土;下臺階先進行兩個側邊導坑的開挖,再對上臺階的核心土以及下臺階的中間區域進行開挖。本發明的施工方法隧道圍巖變形等監控量測結果均能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不僅保證了隧道施工質量,同時提高了機械化施工率,加快了施工進度,節約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隧道施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大斷面軟弱圍巖隧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大斷面軟弱圍巖或土質隧道施工領域,一般采用雙側壁法、CRD法等。雙側壁法、CRD法等雖然可以有效控制隧道施工圍巖變形,確保施工安全。但均存在工序較為繁雜,施工空間受限,不利于機械化作業,需人工施工作業量大,尤其是在密閉空間作業,給人員安全、職業健康均帶來較大的影響,與倡導的綠色施工背道而馳。再加上采用雙側壁法、CRD法等施工,鋼拱架需頻繁進行分割再拼接,分段后再拼接鋼拱架拼接誤差大,對鋼拱架的受力帶來影響,極易形成質量隱患、甚至安全隱患等。
經檢索,中國專利申請號為201710368826.7的申請案,公開了一種高寒地區粉質粘土隧道改良CD法施工方法。該申請案利用中隔壁臨時支護將隧道的大斷面分成“C”部和“D”部左右兩個洞室,每個小洞室再按上下分成兩步臺階,然后對形成的四個臺階按順序分別進行施工。該申請案雖然能夠確保軟弱圍巖隧道的施工安全,但該施工方法,仰拱無法一次成型,從而影響到整體的施工效率及施工質量。
發明內容
1、要解決的問題
針對以上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至少一些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大斷面軟弱圍巖隧道施工方法。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節約鋼材,還能夠很好地保證鋼拱架的整體結構強度,從而保證了施工質量。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一種大斷面軟弱圍巖隧道施工方法,將整個大斷面分為上部臺階和下部臺階,所述的上部臺階包括兩個側面導坑區,該上部臺階的其中一個側面導坑區留有核心土區;所述的下部臺階包括一個中間導坑區以及兩個側面導坑區;具體施工步驟包括:
步驟一、開挖上部臺階一側的第一導坑區,并搭建Ⅰ區初期支護;
步驟二、開挖上部臺階另一側的第二導坑區,保留一塊核心土區,并搭建Ⅱ區初期支護;
步驟三、開挖下部臺階兩側的第三導坑區以及第四導坑區,并搭建Ⅲ區、Ⅳ區初期支護;
步驟四、開挖上部臺階的核心土區以及下部臺階的第五導坑區,并搭建Ⅴ區初期支護;
步驟五、依次進行仰拱二襯施工以及仰拱填充施工;
步驟六、邊墻及拱圈二襯施工。
進一步地,所述的步驟一中,Ⅰ區初期支護包括架立臨時支撐、鋼拱架,打設鎖腳錨桿以及噴射混凝土,其中,該臨時支撐與核心土區之間連接有鎖腳錨桿,且在開挖前打設超前小導管。
進一步地,所述的步驟一中,Ⅰ區初期支護還包括臨時橫撐,該臨時橫撐設置在第一導坑區的拱腳位置處。
進一步地,所述的步驟二中,Ⅱ區初期支護包括架立鋼拱架,打設鎖腳錨桿以及噴射混凝土,且在開挖前打設超前小導管。
進一步地,所述的步驟三中,Ⅲ區、Ⅳ區初期支護均包括架立鋼拱架、打設鎖腳錨桿以及噴射混凝土。
進一步地,所述的步驟四中,Ⅴ區初期支護包括架立鋼拱架、噴射混凝土。
進一步地,所述的步驟四中,在開挖前,拆除臨時支撐以及臨時橫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1819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