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充電耦合機構的線圈間傳輸效率的計算方法、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154909.1 | 申請日: | 2023-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0112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5 |
| 發明(設計)人: | 胡蔡飛;孟浩;陳松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潔無線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H02J50/12 |
| 代理公司: | 蘇州國誠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陳松 |
| 地址: | 215159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充電 耦合 機構 線圈 傳輸 效率 計算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線充電耦合機構的線圈間傳輸效率的計算方法、系統,可以準確的計算耦合機構的線圈間傳輸效率,為評估無線充電系統的傳輸效率提供保障,方法包括步驟:對無線充電耦合機構進行仿真建模,耦合機構仿真模型包含的器件包括:發射端和接收端的線圈、鐵氧體鐵心和鋁屏蔽板;獲取耦合機構仿真模型的器件參數;基于獲得的器件參數,由無線充電諧振電路的能量計算發射端和接收端的品質因數,基于品質因數計算獲得線圈間傳輸效率,所述線圈間傳輸效率用于衡量無線充電系統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充電效率計算評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線充電耦合機構的線圈間傳輸效率的計算方法、系統。
背景技術
由于環境問題和能源危機的日益嚴重,電動汽車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電動汽車在全球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使得無線電力傳輸(WPT)技術在電動汽車無線充電中的商業應用也在加速。無線充電具有高可靠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特別高度適用于未來的自動駕駛技術。
磁耦合WPT(MC-WPT),即感應功率傳輸(IPT),通過磁場傳輸功率,具有功率較大、效率較高、距離較長的綜合性能。這種方法是目前最流行、應用最廣泛的WPT技術,尤其適用于電動汽車無線充電。
汽車無線充電系統如圖1所示,主要分為發射端和接收端。發射端由電源、逆變器、補償網絡和發射線圈組成;接收端由接收線圈、補償網絡、逆變器和負載組成。發射線圈、接收線圈、鐵氧體以及鋁板組成無線充電耦合機構。
系統傳輸效率是無線充電系統一項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標,系統傳輸效率受諸多因數影響,其中耦合機構的線圈間傳輸效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耦合機構線圈間傳輸效率η可由式(1)計算得出:
式中,k為耦合機構耦合系數,Q1為發射端品質因數,Q2為接收端品質因數。上述參數中,k可由耦合機構有限元仿真得到,而品質因數Q1和Q2的仿真計算較為困難。
可以看出,品質因數Q的計算是確定耦合機構線圈間傳輸效率的基礎,也是評估整個無線充電系統效率的重要前提。在串聯諧振電路中,參數定義串聯電路的品質因數如下:諧振回路的特性阻抗與回路電阻之比稱為回路的品質因數,如式(2)所示。
式中,角頻率ω=2πf,f(Hz)為頻率;L(H)為電感;R(Ω)為線圈等效電阻。
在耦合機構中,角頻率ω和線圈電感L已知,但是線圈等效電阻值計算是困難的。線圈等效電阻R由3部分組成:a)線圈直流電阻Rdc,線圈鄰近效應損耗等效電阻Rj,線圈趨膚效應損耗等效電阻Rf;b)鐵氧體損耗RC;c)鋁屏蔽板渦流損耗Re。
由于耦合機構的結構復雜且鐵氧體損耗的具有較強的非線性,想要準確計算出各個部分的等效電阻是十分困難的,最終導致耦合機構整個系統的等效電阻無法使用式(2)的定義法計算。
以往的文獻對于耦合機構的Q計算有兩種處理方法:a)不考慮鐵氧體的影響,即在實驗中不加入鐵氧體;b)實驗中加入鐵氧體,但是僅能給出Q變化的趨勢,忽略或者避免去具體計算Q。這樣得到的無線充電系統的系統傳輸效率準確性欠佳,因此急需一種方法來有效計算出耦合機構品質因數,為評估無線充電系統效率提供保障。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無線充電耦合機構的線圈間傳輸效率的計算方法、系統,可以準確的計算耦合機構的線圈間傳輸效率,為評估無線充電系統的傳輸效率提供保障。
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無線充電耦合機構的線圈間傳輸效率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潔無線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未經安潔無線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1549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