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酶納米修復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120912.1 | 申請日: | 2023-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0422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帥夫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帥夫 |
| 主分類號: | C09K17/40 | 分類號: | C09K17/40;B09C1/10;B09C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宋春雨 |
| 地址: | 102699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納米 修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土壤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酶納米修復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酶納米修復劑,包括多酶納米修復劑A和多酶納米修復劑B;所述多酶納米修復劑A包括甘蔗糖蜜、殼聚糖、麥麩、氧化酶、干酵母、蛋白酶、纖維素酶、蓖麻油和水;所述多酶納米修復劑B包括花生殼粉、磷酸一銨、硫酸亞鐵、變性貝殼粉、納米二氧化硅和植物油。本發明通過多酶納米修復劑A和多酶納米修復劑B組合使用來提高土著微生物分解石油烴的降解率,縮短石油烴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周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土壤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酶納米修復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產油大國之一,勘探和開發的油田有400多個,石油污染控制和相應修復技術的缺乏。
當前石油烴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物理修復、化學修復和生物修復。
物理修復方法有熱處理法、換土法、隔離法、空氣吹脫法,石油烴污染物理修復的本質是將污染物轉移,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所以只在規定的場合應用。
化學修復方法主要有萃取法、化學淋洗法、化學氧化法,這些方法均是向土壤中添加藥劑,在轉化石油烴的同時又增加了二次污染的物質,使得土壤污染因子多樣化、復雜化,還需要后續更多的修復工作。
生物修復方法就是指通過向污染土壤中添加營養劑和石油烴降解菌劑,將土壤中的石油烴進行吸收和降解,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的過程。因為生物修復方法不添加化學藥品,石油烴轉化的最終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石油烴污染修復方法。但目前的石油烴污染生物修復存在周期長,修復效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多酶納米修復劑,該多酶納米修復劑可以縮短石油烴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周期,提高石油烴降解率。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酶納米修復劑,包括多酶納米修復劑A和多酶納米修復劑B;
所述多酶納米修復劑A包括甘蔗糖蜜、殼聚糖、麥麩、氧化酶、干酵母、蛋白酶、纖維素酶、蓖麻油和水;
所述多酶納米修復劑B包括花生殼粉、磷酸一銨、硫酸亞鐵、變性貝殼粉、納米二氧化硅和植物油;
所述變性貝殼粉為新鮮貝殼除雜凈化后研磨獲得的粉末。
優選的,按質量百分比計,所述多酶納米修復劑A包括甘蔗糖蜜10%~20%、殼聚糖10%~20%、麥麩1%~10%、氧化酶1%~5%、干酵母1%~5%、蛋白酶0.5%~3%、纖維素酶0.5%~2%、蓖麻油1%~10%和水40~60%;
按質量百分比計,所述多酶納米修復劑B包括20%~30%花生殼粉、30%~50%磷酸一銨、1%~10%硫酸亞鐵、20%~40%變性貝殼粉、0.5%~1%納米二氧化硅和1%~5%植物油。
優選的,所述纖維素酶的活性大于6萬U/mL。
本發明提供了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多酶納米修復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水、甘蔗糖蜜、殼聚糖、麥麩、氧化酶、干酵母、蛋白酶和纖維素酶第一混合后保溫,再添加蓖麻油,得到多酶納米修復劑A;
將花生殼粉、磷酸一銨、硫酸亞鐵、變性貝殼粉和納米二氧化硅第二混合,在第二混合過程中噴加植物油,得到多酶納米修復劑B。
優選的,所述保溫的溫度為26~35℃,保溫的時間為2~4d。
優選的,所述第二混合為攪拌混合,所述攪拌混合的轉速為15~25r/min,攪拌混合時間為3~5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帥夫,未經張帥夫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12091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