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軸承座的潤滑油循環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099600.7 | 申請日: | 2023-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0065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5 |
| 發明(設計)人: | 姜洪平;胡建華;李翔;吳杰;趙蘇駿;徐飛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雙金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35/00 | 分類號: | F16C35/00;F16N1/00;F16N39/06;F16N39/02;F16N7/3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匯和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75 | 代理人: | 陳江 |
| 地址: | 311115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軸承 潤滑油 循環 設備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軸承座的潤滑油循環設備,包括軸承座、潤滑油循環裝置、設于軸承座上的進油孔、設于軸承座上的回油孔,進油孔與潤滑油循環裝置通過進油管路相連,回油孔與潤滑油循環裝置通過回油管路相連,以使潤滑油循環裝置、進油管路以及進油孔形成潤滑油進油路線,回油孔、回油管路以及潤滑油循環裝置形成潤滑油回油路線;本發明增加軸承座使用過程中的潤滑油效果,避免軸承座內部潤滑油呈死油狀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軸承座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軸承座的潤滑油循環設備。
背景技術
軸承座作為現有機械設備用常用的連接機構,其內通常需要添加潤滑油進行活動處的潤滑,以減小機械零件之間的磨損。
然而目前大型機械設備,例如振動篩激振器等,在軸承座中添加潤滑油后,其內的潤滑油無法和外部的潤滑油相互連通,使得軸承座內部的潤滑油在長時間使用后會出現各種雜質,同時使用過程中的溫度也保持在較高的狀態,不利于潤滑油對軸承座的潤滑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增加軸承座使用過程中的潤滑油效果,避免軸承座內部潤滑油呈死油狀態的用于軸承座的潤滑油循環設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軸承座的潤滑油循環設備,包括軸承座、潤滑油循環裝置、設于軸承座上的進油孔、設于軸承座上的回油孔,進油孔與潤滑油循環裝置通過進油管路相連,回油孔與潤滑油循環裝置通過回油管路相連,以使潤滑油循環裝置、進油管路以及進油孔形成潤滑油進油路線,回油孔、回油管路以及潤滑油循環裝置形成潤滑油回油路線。
進一步的,軸承座上開設有至少兩進油孔以及至少兩回油孔,且至少兩進油孔與至少兩回油孔一一對應,其中一進油孔、其中一回油孔重合的中心軸線與另一進油孔、另一回油孔重合的中心軸線相交于軸承座的中心位置。
進一步的,其中一進油孔相較于另一進油孔沿軸承座的圓心偏轉20°-40°,其中一回油孔相較于另一回油孔沿軸承座的圓心偏轉20°-40°。
進一步的,當軸承座呈使用狀態時,其中一進油孔與其中一回油孔重合的中心軸線處于豎直狀態。
進一步的,潤滑油循環裝置包括儲油箱、設于儲油箱內部上側的回油口、設于儲油箱內部下側的進油口,回油孔通過回油管路與回油口相連,進油孔通過進油管路與進油口相連。
進一步的,回油口處設有第一過濾網兜。
進一步的,進油管路一側設有散熱器。
進一步的,進油口處設有第二過濾網兜。
進一步的,儲油箱內部與進油口連接處設有油泵。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潤滑油進油路線以及潤滑油回油路線的設置,在軸承座處于使用狀態時,可通過潤滑油循環裝置配合潤滑油回油路線將軸承座內部的潤滑油向外流出,同時通過潤滑油循環裝置配合潤滑油進油路線,將經過過濾、降溫處理的潤滑油重新補充至軸承座中,使得軸承座中的潤滑油的溫度、潔凈程度均處于較為合適的區間范圍內,以保證軸承座的高效、長壽命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軸承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軸承座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雙金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雙金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09960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水性油墨印刷包裝工藝
- 下一篇:一種無人密集型智慧庫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