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路板-插接接觸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096609.2 | 申請日: | 2023-0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5656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8 |
| 發明(設計)人: | D·羅桑;W·迪特里奇;R·庫馬爾;S·馬薩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連德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13/24 | 分類號: | H01R13/24;H01R13/11;H01R12/58;H01R12/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劉芳 |
| 地址: | 德國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路板 插接 接觸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電接觸系統的電路板的電路板?插接接觸裝置,具有:第一電接觸部分,用于將插接接觸裝置機械固定到電路板并且用于將插接接觸裝置電接觸到電路板,該固定通過壓配合固定來實現;第二電接觸部分,用于產生插接接觸裝置與電配合接觸元件的電插接接觸,第二電接觸部分包括具有兩個叉狀元件的叉狀結構,叉狀元件被配置成產生電配合接觸元件在插接接觸裝置上的機械夾持固定;和彈簧部分,彈簧部分在插頭接觸裝置的縱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電接觸部分和第二電接觸部分之間,其中第一電接觸部分和第二電接觸部分之間的電連接經由彈簧部分產生,并且彈簧部分配置成在縱向方向上產生第一電接觸部分和第二電接觸部分之間的間距的彈性變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電接觸系統的電路板的電路板-插接接觸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氣領域(電子學、電工技術、電學、電能技術等),已知大量的電連接器器件或連接器裝置、插座連接器、銷連接器和/或混合連接器等——在下文中稱為(電)連接器(也稱為配合連接器),其用于以大范圍的電流、電壓、頻率和/或數據速率傳輸電流、電壓、信號和/或數據。在低、中或高電壓范圍和/或低、中或高電流范圍,特別是在汽車領域,這種連接器必須確保在機械應力、溫暖、潛在熱、污染、潮濕和/或化學侵蝕環境中永久地、重復地和/或在相對長時間不活動之后快速傳輸電力、信號和/或數據。由于廣泛的應用,大量專門設計的連接器是已知的。
特別是,當用于汽車工業時,這種連接器裝置或接觸裝置會受到顯著的振動。這種振動可以導致配合接觸裝置相對于接觸裝置的運動,配合接觸裝置連接到接觸裝置并且例如被配置為接觸材料、接頭或母線。這些運動會導致接觸裝置和配合接觸裝置之間的摩擦。這種摩擦反過來會損害電接觸,并導致部件抵靠彼此摩擦磨損。此外,由于部件的加熱/冷卻,接觸裝置和配合接觸裝置可能發生相對于彼此的位移。這反過來會導致有損接觸以及接觸裝置和配合接觸裝置抵靠彼此摩擦的磨損跡象。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電路板-插接接觸裝置。
該目的通過獨立權利要求1的電路板-插接接觸裝置來實現。有利的實施例構成了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電接觸系統的電路板的電路板-插接接觸裝置,其具有:第一電接觸部分,用于將插接接觸裝置機械固定到電路板以及用于將插接接觸裝置電接觸到電路板,其中該固定通過壓配合固定來實現;
第二電接觸部分,用于實現插接接觸裝置與電配合接觸元件的電插接接觸,其中第二電接觸部分包括具有兩個叉狀元件的叉狀結構,并且其中叉狀元件被配置為實現電配合接觸元件在插接接觸裝置上的機械夾持固定;和
彈簧部分,其中所述彈簧部分在所述插接接觸裝置的縱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電接觸部分和所述第二電接觸部分之間,其中所述第一電接觸部分和所述第二電接觸部分之間的電連接經由所述彈簧部分產生,并且其中所述彈簧部分被配置成在縱向方向上產生所述第一電接觸部分和所述第二電接觸部分之間的間距的彈性變化。
結果,可以實現技術優勢,即可以提供用于電路板的改進的電路板-插接接觸裝置。插接接觸裝置的第一接觸部分和第二接觸部分之間的間距的變化可以通過插接接觸裝置的彈簧部分來實現。間距的變化尤其允許補償通過插接接觸裝置接觸的電路板和配合接觸元件的振動運動。因此,由于彈簧部分對振動運動的補償,可以防止配合接觸元件由于振動而在第二電接觸部分內相對于插接接觸裝置移動。通過避免配合接觸元件在電接觸部分內的移動,可以避免配合接觸元件和接觸部分的叉狀結構的叉狀元件之間的摩擦。然而,配合接觸元件在電接觸部分內的移動會導致電接觸的損壞,并且增加插接接觸裝置的接觸部分的叉狀結構的叉狀元件和配合接觸元件的磨損。彈簧部分可以避免這兩種情況。因此,插接接觸裝置的彈簧部分允許配合接觸元件與插接接觸裝置的改善的接觸,并且允許減少磨損的影響以及與之相關的插接接觸裝置的使用壽命的提高。電路板-插接接觸裝置也可以用于高電壓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連德國有限公司,未經泰連德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09660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