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使用剖面的評估模型構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310091498.6 | 申請日: | 2023-0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8015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9 |
| 發明(設計)人: | 曲凱;劉麗欽;張東雪;秦偉軍;侯志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4L41/14 | 分類號: | H04L4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惟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6074 | 代理人: | 趙星 |
| 地址: | 100083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使用 剖面 評估 模型 構建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基于使用剖面的評估模型構建方法,屬于系統評估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規劃試驗方案和設計使用剖面;采集試驗數據;將試驗數據輸入至構建的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計算模型,得到指標數據;對得到的指標數據進行分析,對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計算模型進行優化處理;將使用剖面作為源模型,分別將經過優化處理的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計算模型作為目標模型,獲取基于使用剖面的評估模型。本發明提供的基于使用剖面的評估模型構建方法,通過使用剖面指導效能評估的開展,并作為試驗的依據,保證了為評估模型提供有效的評估輸入;此外,可呈現評估系統的整體能力;并且,評估的指標的覆蓋范圍延伸到能夠反映網絡對不同上層業務支撐能力的指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系統評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使用剖面的評估模型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評估目前柵格化信息網、指揮控制系統、頻譜管理系統等單一網系的傳輸性能較差且無法體現出整體能力,且在評估中還需考慮不同的上層業務和使用模式對網絡的影響。
現有技術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對柵格化信息網這樣的復雜網絡進行評估,有國家開發了性能評估框架PAF,用于評價GIG的端到端性能,并確保其性能可滿足最終用戶的期望和需求,PAF構建了5000多個GIG的典型使用事例,通過對這些典型使用事例進行組合,試驗人員可實現對GIG使用情況的逼真模擬,并在模擬場景下完成對網絡效能的分析與評估;同時,在針對Ad-hoc網絡的野外作戰可靠性評估中,使用了基于使用剖面的方法,通過構建使用剖面描述上層業務的發生和變化情況,提出的剖面定義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業務發送的時間段和可能的業務類型;此外,我國的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也提出了從使用的角度開展網絡評估的方法,為了描述用戶對網絡的使用情況,也采用了多種業務建模方法,所構建的模型往往與具體評估目標和應用領域相關,各有側重,也各有千秋。
然而,現有技術不能解決實戰多樣化使用模式和組織應用條件的背景下,以整體能力與綜合使用效能評估跨越多網系的端到端性能,同時,評估的指標的覆蓋范圍不能延伸到能夠反映網絡對不同上層業務支撐能力的指標,此外,在評估中沒有考慮不同的上層業務和使用模式對網絡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基于使用剖面的評估模型構建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本發明提供的基于使用剖面的評估模型構建方法,包括:
在試驗規劃階段確定評估需要收集使用場景的個數,確定所有使用場景對應的試驗項個數,并確定每個使用場景的具體設計內容,規劃試驗方案和設計包含多個使用場景的使用剖面;
在試驗實施階段根據規劃的試驗方案和設計的使用剖面開展試驗并采集各個使用場景的試驗數據;
在效能評估階段將規劃的試驗方案和設計的使用剖面作為輸入,分別構建基于使用剖面的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計算模型,并將采集的各個使用場景的試驗數據作為輸入,通過構建的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計算模型對各個試驗項進行計算,得到指標數據;
對得到的指標數據進行分析,對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計算模型的輸入以及評估計算參數進行調整或增加,并調整或增加使用場景,以對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計算模型進行優化處理;
將使用剖面作為源模型,分別將經過優化處理的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計算模型作為目標模型,在元模型層對源模型和目標模型的語法規格進行定義,并定義從源模型到目標模型的轉換規則,在模型層將源模型轉換為目標模型,獲取基于使用剖面的評估模型。
在上述的方案中,在每個使用場景中定義了一個由若干時刻構成的時間序列,每個時刻會發生一種或多種事件,所述事件包括業務應用事件和環境改變事件,所述業務應用事件用于描述不同類別的業務在給定時刻、給定系統節點上發生、變化或結束的情況,其中,所述不同類別的業務包括話音業務和數據業務;環境改變事件用于描述與評估系統有關的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情況,其中,所述外部環境因素包括電磁環境和空間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五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09149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