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拉延模托料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310085310.7 | 申請日: | 2023-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0789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平;鄒平;魏龍;呂路;童錢虎;寧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0 | 分類號: | B21D37/10;B21D22/22 |
| 代理公司: | 武漢藍寶石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鄒航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經(jīng)濟技術***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拉延 模托料 裝置 |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拉延模托料裝置,其包括凸模、下底板、上段組件、下段組件和壓料圈;凸模具有上下貫穿的第一通孔,凸模的上端具有拉延凸模型面;下底板具有與第一通孔對應的第二通孔,凸模固定于下底板的上方;上段組件可活動的設置于第一通孔且被限制從凸模的上端和下端脫落,上段組件的上端具有托料型面;下段組件可活動的設置于第二通孔且被限制從下底板的上端和下端脫落,下段組件的上端與上段組件的下端接觸;壓料圈套裝于凸模的外側,壓料圈的上端具有壓料型面,該裝置能在板料閉合過程中起到對板料變形的影響,使得該拉延模托料裝置能夠適用于不同內表面件和外表面件的拉延托料工作。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拉延模具托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拉延模托料裝置。
背景技術
車身外覆蓋件中,外觀件沖壓使用的板料均為1mm以內的薄板料,且尺寸均為大于1平米以上大板料。在沖壓拉延模具成形過程中,板料投入模后,因板料的自重,板料首先會產生凹塌,其次在壓邊圈閉合過程中因中間無支撐,板料會產生不同程度、不穩(wěn)定的褶皺。最終影響到制件的外觀質量,可能導致起皺無法生產,可能導致外觀凹陷影響客戶感受。
為解決現(xiàn)有的板料塌陷問題,需要在板料下方設置相應的機構或者裝置對板料進行支撐,即拉延模具托料裝置,在專利申請?zhí)枮镃N202011054733.5的發(fā)明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具有托料裝置的后背門內板拉延模具,其包括互相正對的上模和下模座,凸模安裝在下模座上,壓邊圈安裝在凸模與下模座之間,還包括托料裝置,所述托料裝置通過凸模扣合安裝在下模座上,所述托料裝置包括:本體、墩死塊、頂起鑲塊、行程限位螺栓和底部頂桿。其解決了拉延板料凹塌變形,成型起皺問題,降低制造成本,隨頂桿升起落下,無需調試轉向閥,降低調試難度。
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裝置采用的頂起鑲塊固定在本體的頂部,通過頂桿推動本體進而帶動頂起鑲塊從凸模伸出,頂起鑲塊由于頂起通孔的結構限制,一般為圓柱或者棱柱結構,其僅能實現(xiàn)對板料自然重力狀態(tài)的凹塌進行支撐,在上下模合模時,壓邊圈閉合狀態(tài)過程中板料姿態(tài)無法改變,因此使得現(xiàn)有的技術方案僅適用于部分內表面件,而不適用外表面件的拉延托料,并且由于現(xiàn)有的技術方案采用動力源直接驅動支撐部件,在模具制造、調試和維護過程中,凸模及托料裝置的起吊和裝配過程非常不便利。
發(fā)明內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拉延模托料裝置,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拉延模托料裝置,其包括凸模、下底板、上段組件、下段組件和壓料圈;
所述凸模具有上下貫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凸模的上端具有拉延凸模型面;
所述下底板具有與所述第一通孔對應的第二通孔,所述凸模固定于所述下底板的上方;
所述上段組件可活動的設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且被限制從所述凸模的上端和下端脫落,所述上段組件的上端具有托料型面;
所述下段組件可活動的設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且被限制從所述下底板的上端和下端脫落,所述下段組件的上端與所述上段組件的下端接觸,所述下段組件的下端用于與從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伸入的頂桿接觸;
所述壓料圈套裝于所述凸模的外側,所述壓料圈的上端具有壓料型面。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本申請?zhí)峁┑睦幽M辛涎b置,其通過上段組件和下段組件的設置,有效的實現(xiàn)了上段組件與凸模的限位安裝,下段組件與下底板的限位安裝,在裝配過程上段組件和下段組件先分別安裝入凸模和下底板中,然后將包含上段組件的凸模固定在下底板上,由于上段組件的上端具有托料型面,保證板料是光順的變形,其能在板料閉合過程中起到對板料變形的影響,使得該拉延模托料裝置能夠適用于不同內表面件和外表面件的拉延托料工作。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08531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