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高溫流場的駐點燒蝕試驗水冷模型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2310083072.6 | 申請日: | 2023-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8082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4 |
| 發明(設計)人: | 潘德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超高速空氣動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9/04 | 分類號: | G01M9/04;F25D1/02 |
| 代理公司: | 綿陽遠卓弘睿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371 | 代理人: | 蔣海燕 |
| 地址: | 621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高溫 駐點燒蝕 試驗 水冷 模型 支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高溫流場的駐點燒蝕試驗水冷模型支架,涉及風洞試驗模型支撐設備技術領域,包括:底板,其上固定設置有中空的支撐桿,支撐桿的上端固定設置有中空的模型連接桿;支撐桿的中空內部與模型連接桿的內部空腔連通;支撐桿和模型連接桿的外部設置有外殼,外殼與支撐桿之間形成豎直水冷夾層,外殼與模型連接桿之間形成水平水冷夾層;進出水機構,其與豎直水冷夾層和水平水冷夾層連通。本發明通過在支撐桿和模型連接桿的外部設置外殼,形成豎直水冷夾層和水平水冷夾層,通過進出水機構向豎直水冷夾層和水平水冷夾層中通入冷卻水,實現了在高溫流場中對模型和測試線纜的水冷隔熱保護,確保了駐點燒蝕試驗的順利進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風洞試驗模型支撐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高溫流場的駐點燒蝕試驗水冷模型支架。
背景技術
在高溫流場中進行風洞試驗時,需要相關的模型支架安裝固定模型,但是高溫流場中溫度很高,通常能達到5000~10000K,因而為了確保風洞試驗的順利進行,就需要對模型支架進行水冷設計,對模型和測試線纜進行防熱保護。目前的高溫風洞試驗中,缺少能夠實現流動性水冷結構的模型支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上述問題和/或缺陷,并提供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優點,提供了一種用于高溫流場的駐點燒蝕試驗水冷模型支架,包括:
底板,其上固定設置有中空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上端固定設置有中空的模型連接桿;
所述支撐桿的中空內部與模型連接桿的內部空腔連通;
所述支撐桿和模型連接桿的外部設置有外殼,所述外殼與支撐桿之間形成豎直水冷夾層,所述外殼與模型連接桿之間形成水平水冷夾層;
進出水機構,其與所述豎直水冷夾層和水平水冷夾層連通。
優選的是,其中,所述進出水機構的結構包括:
第一進水接口,其設置在所述底板的側面,所述底板內部設置有與第一進水接口連通的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水道連通有第一進水管,所述第一進水管豎直設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進水管的上端與水平水冷夾層連通;
第一出水接口,其設置在所述底板的側面,所述底板內部設置有與第一出水接口連通的第二水道,所述第二水道連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豎直設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上端與水平水冷夾層連通;
第二進水接口,其設置在所述底板的側面,所述底板內部設置有與第二進水接口連通的第三水道,所述第三水道連通有第二進水管,所述第二進水管的上端與豎直水冷夾層的上端連通;
第二出水接口,其設置在所述底板的側面,所述底板內部設置有與第二出水接口連通的第四水道,所述第四水道與所述豎直水冷夾層的下端連通。
優選的是,其中,所述豎直水冷夾層內部設置有多個水平隔水圈,且所述水平隔水圈在豎直方向上呈交錯排布,所述水平隔水圈呈半圓環狀結構,所述水平隔水圈的內圈與支撐桿的外表面固定相接,所述水平隔水圈的外圈與外殼的內壁固定相接。
優選的是,其中,所述外殼與模型連接桿的外表面之間設置有第一豎直隔水圈,所述第一豎直隔水圈呈圓環結構,所述第一豎直隔水圈位于豎直水冷夾層與水平水冷夾層之間;
所述外殼與模型連接桿的外表面之間設置有第二豎直隔水圈,所述第二豎直隔水圈呈半圓環結構,所述第二豎直隔水圈位于第一進水管的上端和第一出水管的上端之間;
所述外殼與模型連接桿的外表面之間設置有第三豎直隔水圈,所述第三豎直隔水圈位于豎直水冷夾層與第一豎直隔水圈之間,所述第三豎直隔水圈的上方預留有空隙。
優選的是,其中,所述外殼與模型連接桿的前端為密封設置,所述外殼與模型連接桿的后端設置有后封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超高速空氣動力研究所,未經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超高速空氣動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08307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雷達光電聯動跟蹤方法
- 下一篇:一種利用云原生資源的數據湖構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