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磁閥下沉偏置雙進油道噴油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082494.1 | 申請日: | 2023-0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1815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30 |
| 發明(設計)人: | 秦龍;于建鋒;孫炳曉;潘慧;程雪媛;楊濤;林秀木;宋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鈞風電控科技(泰州)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51/06 | 分類號: | F02M51/06;F02M61/10;F02M61/18;F02M6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聯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段惠芳 |
| 地址: | 225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磁閥 下沉 偏置 雙進油道 噴油器 | ||
本發明涉及柴油機高壓共軌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電磁閥下沉偏置雙進油道噴油器,包括油嘴部件、電控器體部件、調節閥板、油嘴緊帽、噴油器體部件。高壓油液進入噴油器體部件后會分成兩條獨立的偏心布置的進油油路進入油嘴部件,由調節閥板、電控體部件和油嘴部件組成三個密封腔體,主要是控制腔控制針閥的升降,進而控制噴油,三個腔體油壓不同,用于控制針閥的升降,進而控制油液的噴射。本發明的優點是:有三個油孔控制控制腔內油液的壓力,進而控制針閥升降來控制噴射,分別為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不同階段作用不同,回流的低壓油液通過回油口和外部回油裝置連接,雙進油路保證有較大的噴油量,噴油量穩定,產品穩定性高、使用壽命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柴油機高壓共軌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電磁閥下沉偏置雙進油道噴油器。
背景技術
在柴油機中廣泛采用高壓共軌供油。高壓共軌與噴油器相連,后者用于將來自高壓共軌的高壓燃油選擇性地噴射到柴油機的燃燒室內。在現今市場上所使用的噴油器中,來自高壓共軌的高壓燃油經由設置在該噴油器的殼體上的供油口被供給到噴油器的兩個油路中,即控油路徑和噴油路徑。控油路徑從供油口經由控油腔延伸到設置在球閥的閥座中的節流通道,繼而經回油通道返回油箱。在球閥打開的情況下,來自供油口的高壓燃油能夠沿控油路徑流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磁閥下沉偏置雙進油道噴油器,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種電磁閥下沉偏置雙進油道噴油器,包括油嘴部件、電控器體部件、調節閥板、密封閥板、油嘴緊帽、噴油器體部件。高壓油液進入噴油器體部件后會分成兩條獨立的油道進入油嘴部件,該油道為偏心布置的兩個進油油路,由調節閥板、電控體部件和油嘴部件組成三個密封腔體。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油嘴部件由針閥體、針閥、針閥套筒、針閥彈簧和針閥彈簧調整墊片組成。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電控體部件由密封閥座、密封球、球座、銜鐵彈簧、銜鐵、銜鐵桿、電磁閥彈簧、電控器體、電磁閥彈簧調整墊、電磁閥彈簧座墊片和蝶形彈簧、電磁閥組成。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噴油器體部件由密封墊、接插線束、噴油器體和接油管接頭組成。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密封閥板分別設有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通過三個油孔控制控制腔內油液的壓力,進而控制所述針閥升降來控制噴射。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電控體部件回油腔體為低壓油腔,針閥套筒頂住調節閥板形成的腔體為中壓油腔控制腔,進油管連接的腔體為高壓油腔。第三油孔上端與進油口相連接,下端連接中壓油腔控制腔。第一油孔、第二油孔上端連接低壓油腔,第一油孔下端連接高壓油腔,第二油孔孔下端連接中壓油腔控制腔。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各個部件通過定位銷和油嘴緊帽連接。
當噴油器不噴油時,密封球被壓緊在球座上,油嘴部件和電控器體部件不連通,低壓腔,中壓腔控制腔與高壓腔油壓相等,針閥在針閥彈簧和針閥上下兩端壓力差的作用下下落,堵住針閥體噴油口,這時高壓油通過第三油孔進入中壓腔控制腔,同時高壓腔中的高壓油通過第一油孔途徑低壓腔和第二油孔流入中壓腔控制腔,中壓腔控制腔注油速度會提高。當接收到噴油信號時,銜鐵受電磁力帶動上升,密封球受壓力上升離座,低壓腔與外部相連油壓下降為,通過調整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的孔徑大小來調整三個油腔的壓力差。密封球離座后第一油孔下端的高壓油會通過第一油孔直接流入低壓腔最后流入回油孔被回油裝置回收,中壓腔控制腔中的油液也會通過第二油孔流入低壓腔,但同時高壓油液會通過第三油孔同時流入中壓腔控制腔,中壓腔控制腔中的油壓會平穩的降低,這時由于外部壓力大于針閥彈簧和中壓腔控制腔中的壓力,針閥上升,噴油器開始噴油。當下一個停止噴油的信號抵達后,銜鐵失去電磁力而下落,密封球落座,噴油器停止噴油,周而復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鈞風電控科技(泰州)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鈞風電控科技(泰州)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08249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微服務流量處理方法、DPU服務網格部署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板體印刷生產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