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面向直流弱受端電網提升直流受電能力的分析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074485.8 | 申請日: | 2023-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0112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文博;朱鑫要;賈勇勇;賈宇喬;王大江;李錚;吳盛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H02J3/16;G06Q50/06;G06F11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向文 |
| 地址: | 2111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面向 直流 弱受端 電網 提升 能力 分析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面向直流弱受端電網提升直流受電能力的分析方法,包括:建立仿真模型數據庫;基于仿真模型數據庫,設置直流受電端的靜態安全數值和動態安全數值;圍繞靜態安全數值和動態安全數值設置負荷運行的峰值;選取負荷運行的峰值的平衡數值,分析常態下受端電網的受電能力;運行仿真模型數據庫,對受電端部件受電能力的峰值進行校核,確定受電端電弧的受電能力;在仿真模型數據庫的內部建立優化方案。本發明考慮了仿真模型數據庫中電網元件和電源元件對電壓暫態穩定的支撐作用特性,提出了網源調壓優化方案,快速回應電網內部運行數據,同時可擴大容量供給能力,即受擾后無功源輸出凈容性無功功率的容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涉及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面向直流弱受端電網提升直流受電能力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術
受電端指供電設施的產權分界處,高壓專線供電戶受電端為供電企業變電所的同級電壓母線處,其供電線路屬于公用的,為用戶受電母線處,而受端電網就是指根據受端所接收的電流建立起來的電網架,因此在架構網架結構時,需要對受端電話直流功率進行穩定,使得高壓直流能夠輸送更多的功率,對于提升受端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水平、緩解受端電網供電緊張形勢、提升直流配套電源的經濟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受電能力是受端電網接受并消納外來電力能力的衡量標志,是外部電能夠向受端電網提供多少電力數值的綜標,是建設堅強受端電網的重要體現,但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受端電網受電能力計算或評價方法不全面,因此無法科學準確地評價受端電網的外受電能,從而缺乏對受端電網進一步提升外受電能力和網架優化的理論指導。
現有技術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通過在仿真模型數據庫中,根據區域電網內部網架與區外電網聯絡情況確定外受電的位置,設置外受電聯絡點,在配合選擇需要校核的電網元件集,逐步調整分負荷與聯絡點外受電功率,彌補了現有技術無法科學準確地評價受端電網的外受電能力的缺陷,但在實際操作中,仿真模型數據庫中未考慮電網元件和電源元件對電壓暫態穩定的支撐作用特性,使網源調壓得不到優化解決。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面向直流弱受端電網提升直流受電能力的分析方法,該方法通過考慮了仿真模型數據庫中電網元件和電源元件對電壓暫態穩定的支撐作用特性,提出了網源調壓優化方案,快速回應電網內部運行數據,即當電網受擾后的電壓跌落和恢復期間,無功源輸出容性無功功率的速度,同時可擴大容量供給能力,即受擾后無功源輸出凈容性無功功率的容量。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面向直流弱受端電網提升直流受電能力的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建立仿真模型數據庫;
S2:基于仿真模型數據庫,設置直流受電端的靜態安全數值和動態安全數值;
S3:圍繞靜態安全數值和動態安全數值設置負荷運行的峰值;
S4:選取負荷運行的峰值的平衡數值,分析常態下受端電網的受電能力;
S5:運行仿真模型數據庫,對受電端部件受電能力的峰值進行校核,確定受電端電弧的受電能力;
S6:在仿真模型數據庫的內部建立優化方案。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1中利用場景軟件建立仿真模型數據庫。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2中靜態安全數值包括直流電過載安全性指標、短路電流安全性指標和暫態的穩定校核。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2中動態安全數值包括系統短路配比、電機在高峰期大負荷值、平緩期負荷值和低谷期的負荷值,并在不同負荷值運行模式下的適應性。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S3中負荷運行的峰值是根據直流電壓等級從低到高、直流電的傳輸容量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選取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省電力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07448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