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主動控制基坑變形的系統(tǒng)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310057556.3 | 申請日: | 2023-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1223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翟杰群;謝小林;賈堅;楊科;張羽;方銀鋼;毛明強;郭曉航;王沛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E02D15/02;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蔣亮珠 |
| 地址: | 200092***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主動 控制 基坑 變形 系統(tǒng)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主動控制基坑變形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系統(tǒng)包括基坑圍護墻(1)、注漿裝置(2)、抗側移樁(3)和屏障加固體(4),所述的基坑圍護墻(1)上設置注漿裝置(2),所述的基坑圍護墻(1)設置于基坑外側,所述的屏障加固體(4)設置于基坑內(nèi)側,所述的抗側移樁(3)穿過屏障加固體(4),并插入屏障加固體(4)下部的土層中。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主動控制基坑變形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屏障加固體(4)采用水泥土,包括后靠加固(41)和封頂加固(42),其中后靠加固(41)與基坑圍護墻(1)之間留有空隙,封頂加固(42)連接基坑圍護墻(1)和后靠加固(41)。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主動控制基坑變形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漿裝置(2)包括注漿機(21)、注漿管和反壓板(26)。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主動控制基坑變形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漿管包括相互連通的總管(22)、多通管(23)和分支豎向管(25),所述的總管(22)連通注漿機(21),所述的分支豎向管(25)在基坑內(nèi)側沿基坑圍護墻(1)的外壁布置,插入基坑圍護墻(1)和后靠加固(41)圍合的空隙處,所述的分支豎向管(25)上設置流量控制閥(24)。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主動控制基坑變形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支豎向管(25)通過支撐結構(5)固定于基坑圍護墻(1)上,所述的支撐結構(5)上預留限制孔(51),所述的支撐結構(5)采用混凝土梁、混凝土板或鋼支撐。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主動控制基坑變形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壓板(26)采用木板、鋼板或預制混凝土板,設置于封頂加固(42)的上方,與基坑圍護墻(1)固定。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主動控制基坑變形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側移樁(3)采用灌注樁或型鋼,穿過后靠加固(41),并插入后靠加固(41)下部的土層中。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主動控制基坑變形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坑圍護墻(1)采用地下連續(xù)墻、灌注樁或水泥土攪拌墻。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主動控制基坑變形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坑圍護墻(1)上設置監(jiān)控裝置,該監(jiān)控裝置包括測斜儀器和土壓力計,其中測斜儀器布置在基坑圍護墻(1)的結構內(nèi)部,土壓力計設置在基坑圍護墻(1)處于基坑外側的外壁上。
10.一種如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主動控制基坑變形的系統(tǒng)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基坑圍護墻(1)鋼筋籠內(nèi)部設置測斜儀器,在基坑圍護墻(1)鋼筋籠處于基坑外側的外壁設置土壓力計;
(2)在基坑內(nèi)部施工屏障加固體(4)和抗側移樁(3);
(3)設置基坑圍護墻(1)水平變形預警值;
(4)基坑土方開挖,每開挖一層土方立即施工一道支撐結構(5);
(5)當基坑圍護墻(1)的水平變形達到預警值后,安裝注漿裝置(2),在坑外地表安裝注漿機(21)、總管(22)、多通管(23)和流量控制閥(24),沿基坑圍護墻(1)處于基坑內(nèi)側的外壁安裝分支豎向管(25),分支豎向管(25)穿過支撐結構(5)上的限位孔(51),插入開挖面以下土體中,直至基坑圍護墻(1)和后靠加固(41)圍合的空隙處,在封頂加固(42)上安裝反壓板(26),反壓板(26)固定在基坑圍護墻(1)上;
(6)啟動注漿,注漿漿液壓入基坑圍護墻(1)和屏障加固體(4)圍合的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jīng)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05755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