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溶膠質量濃度檢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054261.0 | 申請日: | 2023-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3997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07 |
| 發明(設計)人: | 趙順;劉凱;鞏永存;齊延志;張辰;王坤;何春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眾瑞智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5/06 | 分類號: | G01N15/06 |
| 代理公司: | 青島聯智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孫愛喬 |
| 地址: | 266109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溶膠 質量 濃度 檢測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溶膠質量濃度檢測系統,包括鞘流器、光學檢測模塊、校零氣路模塊、抽氣動力模塊;進行質量濃度檢測時,由氣溶膠入口進入鞘流器分流腔內的氣溶膠分為兩路,一路經樣氣管流入光室,另一路經第一氣路、第二氣路變為潔凈氣后再經護套氣腔、氣體流通間隙流入光室,對樣氣形成鞘流保護;校零時,校零氣路模塊的抽氣流量大于抽氣動力模塊的抽氣流量,由氣溶膠入口進入分流腔內的氣溶膠全部流入第一氣路內,外界潔凈氣經第二氣路、護套氣腔、氣體流通間隙流入光室內后分為兩路,一路經樣氣管流入第一氣路,另一路經光室的出氣口排出,實現自動校零,克服手動校零效率低的缺點,解決了傳統光度計兩位三通電磁閥校零時的氣溶膠截留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氣體檢測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溶膠質量濃度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氣溶膠是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并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又稱氣體分散體系。其分散相為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其大小為(0.001-10)微米,分散介質為氣體。氣溶膠在醫學、環境科學、及軍事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應用。
在許多空氣中的顆粒測量和顆粒濃度研究中,使用氣溶膠光度計來檢測被監測環境中的顆粒質量濃度。目前在口罩、熔噴布等濾材生產檢測中,使用氣溶膠顆粒來檢測濾材的過濾效率。氣溶膠光度計是一種簡單的光學測量系統,通過建立氣溶膠質量濃度和光電探測器的光電信號之間的關系,可實現氣溶膠質量濃度的實時檢測。
傳統光度計結構如圖9所示,傳統光度計沒有鞘流器,在測量時氣溶膠在進入到檢測腔后會充滿整個檢測腔,一方面會影響檢測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氣溶膠會沉積在檢測腔內的光學鏡片上,長時間采樣后儀器的檢測準確性就會下降。
另外傳統光度計校零,有手動校零和自動校零兩種方式,采用手動校零時,此時一般沒有圖1中兩位三通電磁閥1和校零過濾器2,手動將校零過濾器插在光度計檢測模塊3的氣溶膠入口處,然后再啟動校零程序;帶自動校零功能的光度計是在氣溶膠光度計的入口處接了一個兩位三通閥1和校零過濾器2,當啟動校零程序時,兩位三通閥1的A端和S端接通,S端接校零過濾器2,即可實現校零;但是在光度計啟動檢測時,兩位三通閥1的A端和B端接通,但是由于兩位三通閥1結構問題,氣溶膠在經過電磁閥時,會發生截留,這就導致實際的氣溶膠濃度和進入到光度計檢測模塊3的氣溶膠濃度存在很大的差別,從而導致錯誤的氣溶膠濃度值。
本背景技術所公開的上述信息僅僅用于增加對本申請背景技術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構成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針對背景技術中指出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氣溶膠質量濃度檢測系統,一方面采用了一種護套氣系統來隔離氣溶膠檢測腔內的氣溶膠,防止氣溶膠在進入到氣溶膠檢測腔后發生彌散,保持檢測腔內的光學器件潔凈;另一方面自校零鞘流器可實現自動校零,克服手動校零效率低的缺點,解決了傳統光度計兩位三通電磁閥自動校零時的氣溶膠截留問題。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本發明提供一種氣溶膠質量濃度檢測系統,包括:
鞘流器,其內腔中設有相互隔離的分流腔和護套氣腔,所述鞘流器的壁上設有與所述分流腔連通的氣溶膠入口和護套氣出口、與所述護套氣腔連通的護套氣入口和安裝孔,所述鞘流器的內腔中設有樣氣管,所述樣氣管的一端與所述分流腔連通,所述樣氣管的另一端經所述護套氣腔穿入所述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設有護套氣管,所述護套氣管套設于所述樣氣管的外周,所述護套氣管與所述樣氣管之間形成有與所述護套氣腔連通的氣體流通間隙;
光學檢測模塊,其與所述鞘流器連接,所述樣氣管的出氣端和所述護套氣管的出氣端均與所述光學檢測模塊內的光室連通;
校零氣路模塊,其包括第一氣路和第二氣路,所述第一氣路與所述護套氣出口連接,所述第二氣路與所述護套氣入口連接,所述第一氣路上設有第一泵;
抽氣動力模塊,其與所述光室的出氣口連接,所述抽氣動力模塊上設有第二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眾瑞智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島眾瑞智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05426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