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310041296.0 | 申請日: | 2023-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6002921A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5 |
| 發明(設計)人: | 陳力;葛京;崔西慶;吳浩;高倩;張清靖;馬國慶;趙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河北省海洋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站) |
| 主分類號: | C02F9/00 | 分類號: | C02F9/00;C02F1/00;C02F3/34;C02F3/32;C02F7/00;C02F1/32;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枝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91 | 代理人: | 張慶瑞 |
| 地址: | 066200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工廠 循環 養殖 水處理 系統 | ||
1.一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納池(1),包括分別獨立設置的第一處理空間(11)以及第二處理空間;所述第一處理空間(11)用于尾水上層水的流入;所述第二處理空間用于尾水底層水的流入;
生物刷濾壩(2),設置于所述容納池(1)內,用于對進入所述第一處理空間(11)的尾水上層水產生固液分離;
生物浮床(3),設置于所述容納池(1)內,用于凈化經所述生物刷濾壩(2)固液分離的尾水上層水;
生物球濾壩(4),設置于所述容納池(1)內,用于微生物凈化經所述生物浮床(3)凈化的尾水上層水;
凈化結構(5),部分結構與所述第一處理空間(11)連通;部分結構與所述第二處理空間連通,所述凈化結構(5)上種植有沉水植物,所述凈化結構(5)用于接收所述尾水上層水以及尾水底層水;
集水結構(6),與所述凈水結構(5)連通;
增氧結構(7),與所述集水結構(6)連通,用于向所述集水結構(6)補水增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池(1)包括:
容納池主體(13);
分隔結構(14),設置于所述容納池主體(13)內,用于將所述容納池主體(13)的內部空間分隔成若干獨立空間,若干所述獨立空間包括所述第一處理空間(11)以及所述第二處理空間。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結構(14)為殼體結構,所述第二處理空間為所述殼體結構的內部空間;所述生物浮床(3)、所述生物球濾壩(4)與所述分隔結構(14)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結構(14)上轉動連接有用于保護所述生物浮床(3)中的植物的保護組件(15)。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處理空間內的清污組件(16),所述清污組件(16)用于清理所述第二處理空間內的沉積物。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刷濾壩(2)包括:
架體(21);
生物刷結構(22),設有若干組,各組所述生物刷結構(22)分別與所述架體(21)連接,所述生物刷結構(22)浸入所述第一處理空間(11)內;
清理組件(23),與所述架體(1)連接,所述清理組件(23)與所述生物刷結構(22)連接,用于對所述生物刷結構(22)進行清理。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組件(23)包括:
殼體(231),與所述架體(21)連接;
轉動機構(232),與所述殼體(231)連接,所述轉動機構(232)上設有用于帶動任一所述生物刷結構(22)移動至所述殼體(231)內的移動結構();
超聲波產生機構(233),與所述移動結構()連接,用于對進入所述殼體(231)內的所述生物刷結構(22)進行清理。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結構(7)包括:
供氧機(71),與所述集水結構(6)連通;
抽水機(72),與所述集水結構(6)連通;
供電件(73),分別與所述供氧機(71)、所述抽水機(72)電連接;
太陽能板組件(74),與所述集水結構(6)活動連接,具有第一使用狀態以及第二使用狀態,所述第一使用狀態下所述太陽能板組件(74)與所述凈水結構(5)的開口端分離,所述第二使用狀態下所述太陽能板組件(74)蓋住所述凈水結構(5)的開口端,所述太陽能板組件(74)與所述供電件(73)電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尾水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容納池保護組件(8),所述容納池保護組件(8)與所述容納池(1)連接,用于罩住所述容納池(1)的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河北省海洋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站),未經河北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河北省海洋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31004129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