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實用高效的鋼結構立柱地腳螺栓澆筑定位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223600274.3 | 申請日: | 2022-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9196783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6 |
| 發明(設計)人: | 屈竹玲;顧建平;周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中油天工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18 | 分類號: | E04G21/18;E04B1/41;E04B1/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連和連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鵬 |
| 地址: | 2252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用 高效 鋼結構 立柱 地腳 螺栓 澆筑 定位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實用高效的鋼結構立柱地腳螺栓澆筑定位裝置。所述的定位裝置包括定位板、抗剪切銷孔木盒子和四個地腳螺栓,所述的定位板上對稱預鉆四個地腳螺栓孔,所述的四個地腳螺栓分別設置在四個地腳螺栓孔內,所述的定位板上下部分別設置六角螺母和方墊板固定,所述的地腳螺栓下端也設置六角螺母和方墊板,所述的抗剪切銷孔木盒子固定設置在四個地腳螺栓之間。本實用新型實現對鋼結構立柱地腳螺栓進行快速有效的準確定位,提高安裝效率,提高定位精度,并確保鋼柱安裝底面的水平度及地腳螺栓的位置精度及垂直度,減少擴孔及調整工作量、返工工作量,提高鋼結構安裝質量。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腳螺栓的預埋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實用高效的鋼結構立柱地腳螺栓澆筑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鋼結構建筑由于其建筑簡易施工工期短,經久耐用、美觀實用,鋼結構建筑線條簡潔流暢,具有現代感,因此被廣泛用于工廠、倉庫、辦公樓、體育館等各個領域。鋼結構立柱的安裝精度會直接影響后續整個鋼結構的安裝質量。而鋼結構立柱地腳螺栓的安裝又直接影響到立柱的安裝質量,環環相扣,至關重要。立柱的安裝需要在地基里預埋地腳螺栓,使得鋼結構立柱得以穩固的生根,所以地腳螺栓的預埋安裝質量就尤為關鍵。
鋼結構立柱的地腳螺栓預埋常規施工方法是靠人工和量具施工作業,測量確定每只地腳螺栓預埋位置和深度和垂直度,工作繁瑣且施工工作量較大,安裝施工效率較低,而且存在一定測量誤差,甚至可能安裝誤差較大或者造成現場安裝割孔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效率高、快速準確定位的實用高效的鋼結構立柱地腳螺栓澆筑定位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實用高效的鋼結構立柱地腳螺栓澆筑定位裝置,所述的定位裝置包括定位板、抗剪切銷孔木盒子和四個地腳螺栓,所述的定位板上對稱預鉆四個地腳螺栓孔,所述的四個地腳螺栓分別設置在四個地腳螺栓孔內,所述的定位板上下部分別設置六角螺母和方墊板固定,所述的地腳螺栓下端也設置六角螺母和方墊板,所述的抗剪切銷孔木盒子固定設置在四個地腳螺栓之間。
所述的四個地腳螺栓分別與定位板相互垂直。
所述的定位板上設有供安裝鋼柱的十字中心線。
所述的四個地腳螺栓的軸心連線為正方形。
所述的地腳螺栓的上、下中心距保持一致。
所述定位板上的十字中心線與鋼結構立柱的縱、橫中心線重合。
所述的定位板的上平面與鋼結構立柱的安裝地平面保持一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實現對鋼結構立柱地腳螺栓進行快速有效的準確定位,提高安裝效率,提高定位精度,并確保鋼柱安裝底面的水平度及地腳螺栓的位置精度及垂直度,減少擴孔及調整工作量、返工工作量,提高鋼結構安裝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定位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六角螺母,2是方墊板,3是定位板,4是地腳螺栓,5是抗剪切銷孔木盒子,6是定位板十字中心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實用高效的鋼結構立柱地腳螺栓澆筑定位裝置,所述的定位裝置包括定位板(3)、抗剪切銷孔木盒子(5)和四個地腳螺栓(4),所述的定位板(3)上對稱預鉆四個地腳螺栓孔,所述的四個地腳螺栓(4)分別設置在四個地腳螺栓孔內,所述的定位板(3)上下部分別設置六角螺母(1)和方墊板(2)固定,所述的地腳螺栓(4)下端也設置六角螺母(1)和方墊板(2),所述的抗剪切銷孔木盒子(5)固定設置在四個地腳螺栓(4)之間。
所述的四個地腳螺栓(4)分別與定位板(3)相互垂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中油天工機械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中油天工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360027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