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尾礦庫預埋排滲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23442673.1 | 申請日: | 2022-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969971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5 |
| 發明(設計)人: | 夏祿清;李得;萬道春;張少軍;龐鑫;殷德慧;胡鍵 | 申請(專利權)人: | 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10 | 分類號: | E02D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聯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劉彥平 |
| 地址: | 617063***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尾礦 庫預埋排滲 結構 | ||
1.一種尾礦庫預埋排滲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結構包括傾斜埋設于尾礦庫各級堆積子壩(3)內的若干排滲主管以及垂直連通所述若干排滲主管進液端的軟式濾水管(19);
所述排滲主管包括埋設于所述堆積子壩(3)內的滲水導出管(7)、連通所述滲水導出管(7)進液端的集滲裝置以及連通所述集滲裝置進液端的集滲花管(9);所述集滲花管(9)的進液端垂直連通所述軟式濾水管(19);其中,
所述滲水導出管(7)的出液端延伸至馬道排水溝(2);
所述集滲裝置設置于尾礦庫的最小干灘范圍內;
所述集滲花管(9)從距離所述尾礦庫最小干灘線前2~3m一直延伸至進入掩埋干灘范圍5-10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尾礦庫預埋排滲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滲裝置包括連通所述滲水導出管(7)進液端的集滲管(8)以及垂直連通于所述集滲管(8)兩側,沿所述集滲管(8)的延伸方向并排設置的若干排滲板(12);
所述排滲板(12)包括呈“鋸齒”狀設置的集滲槽(13)、設置于所述集滲槽(13)中部的若干透水孔(16)、設置于所述集滲槽(13)底部的若干抗彎齒(17)以及從內而外依次包覆于所述集滲槽(13)外圍的白鋼網(14)和復合土工膜(1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尾礦庫預埋排滲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水孔(16)的孔徑為2-3mm,設置間距為0.2~0.3m;
所述若干抗彎齒(17)的設置間距為1~3cm,設置長度為1~1.5c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尾礦庫預埋排滲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排滲板(12)之間的設置間距為5-8m;所述排滲板(12)的寬度為10~12cm,長度≤15m,厚度為2.5~3.5cm。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尾礦庫預埋排滲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滲主管的設置坡度為3-5‰。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尾礦庫預埋排滲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滲板(12)連接所述集滲管(8)時的設置坡度為5-8‰。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尾礦庫預埋排滲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滲花管(9)包括帶孔花管(18)和包覆于所述帶孔花管(18)外周的復合土工膜(15);
所述帶孔花管(18)的上半部分均勻布設有若干直徑為2~3mm的透水眼,所述若干透水眼的設置間距為0.2-0.3m。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尾礦庫預埋排滲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滲水導出管(7)、所述集滲管(8)以及所述帶孔花管(18)的管徑設置為160-250m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尾礦庫預埋排滲結構,其特征在于,
埋設于尾礦庫同一級堆積子壩(3)內的若干排滲主管之間的設置間距大于50m;
埋設于尾礦庫各級堆積子壩(3)內的排滲主管之間的設置高度差大于5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尾礦庫預埋排滲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滲水導出管(7)通過圍設于所述滲水導出管(7)外周的碎石保護層(10)埋設于所述堆積子壩(3)的固結尾砂(4)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未經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344267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制備鹵水用的存料桶
- 下一篇:一種電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