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一次性內窺鏡調彎控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223339707.4 | 申請日: | 2022-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889639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1 |
| 發明(設計)人: | 何昌輝;何浩翔;朱相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埃爾頓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01 | 分類號: | A61B1/01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張寧展 |
| 地址: | 200949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一次性 內窺鏡 控制 裝置 | ||
1.一種一次性內窺鏡調彎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輪轂、控制部件以及推桿;其中:
所述輪轂安裝于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之間,所述第一殼體、所述第二殼體和所述輪轂之間形成配合連接部;
所述控制部件設置于所述輪轂的相應位置上;
所述推桿通過所述第二殼體安裝于所述輪轂的相應位置上,通過驅動所述推桿轉動,帶動所述輪轂轉動,進而驅動所述控制部件形成運動趨勢,用于控制內窺鏡蛇骨彎曲變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內窺鏡調彎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轂包括:輪轂盤和設置于所述輪轂盤上的控制部件固定機構和配合連接機構;其中:
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兩根牽引繩,相應地,所述控制部件固定機構,包括:凹槽軌道、對稱設置的一對穿繩孔、對稱設置的一對穿繩槽和對稱設置的一對螺絲鎖付部件;其中,所述穿繩孔和所述凹槽軌道分別設置于所述輪轂盤的圓周面上,所述穿繩槽和所述螺絲鎖付部件設置于所述輪轂盤任一側面上;兩根所述牽引繩的一端在所述螺絲鎖付部件上鎖緊,并依次穿過所述穿繩槽和所述穿繩孔進入所述凹槽軌道,并在所述凹槽軌道的限制作用下使得所述牽引繩在所述輪轂盤的圓周面上移動;
所述配合連接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輪轂盤一側面上的圓形凸臺和設置于所述輪轂盤另一側面上的方形凸臺,所述圓形凸臺和所述方形凸臺分別與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的相應位置配合連接形成配合鏈接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內窺鏡調彎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包括第一殼體本體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本體內側的圓形孔,所述第二殼體包括第二殼體本體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本體上的方形通孔,所述輪轂盤一側面上的圓形凸臺安裝于所述圓形孔內,所述輪轂盤另一側面上的方形凸臺穿過所述方形通孔,形成配合連接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內窺鏡調彎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本體上的殼體定位孔,所述輪轂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輪轂盤上的輪轂定位孔,所述殼體定位孔與所述輪轂定位孔之間位置相對應;通過在所述殼體定位孔和所述輪轂定位孔中設置一芯棒,在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輪轂之間形成鎖死部,防止所述輪轂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內窺鏡調彎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本體上的加強筋,所述輪轂還包括設置于所述輪轂盤上的限位凸臺,所述加強筋與所述限位凸臺相互配合形成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輪轂之間的限位部,控制所述輪轂在設定角度內轉動。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內窺鏡調彎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包括桿體以及設置于所述桿體一端的方形孔,所述桿體通過所述方形孔套裝在所述輪轂盤的方形凸臺上,用于驅動所述輪轂轉動,進而帶動兩根所述牽引繩形成方向相反的運動趨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內窺鏡調彎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所述第二殼體和所述輪轂之間通過一自攻螺絲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內窺鏡調彎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孔與所述方形凸臺的連接位置的外側還設有堵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埃爾頓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埃爾頓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333970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重型卡車導向板
- 下一篇:一種帶閉鎖的碗頭扶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