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血流導向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223257198.0 | 申請日: | 2022-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922886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8 |
| 發明(設計)人: | 呂憲利;張洪玉;王海蟒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F2/07 | 分類號: | A61F2/07;A61F2/90;A61F2/8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高夢夢 |
| 地址: | 102218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血流 導向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血流導向裝置,所述血流導向裝置為由編織絲編織而成的網狀管形結構,所述編織絲包括:基體;抗炎涂層,所述抗炎涂層用于抑制炎癥產生,所述抗炎涂層覆蓋在所述基體外;抗栓涂層,所述抗栓涂層用于抑制血栓產生,所述抗栓涂層覆蓋在所述抗炎涂層外。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血流導向裝置具有抗炎抗栓效果好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制造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血流導向裝置。
背景技術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腦血管病。其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高達30%,病人第二次出血甚至第三次出血,死亡率會高達70%。目前,顱內動脈瘤主要采用介入技術進行治療。血流導向裝置是繼大網孔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后的新一代的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各種動脈瘤。
相關技術中的血流導向裝置,在使用后容易在腔內產生血栓,而且容易導致血管內血流導向的設置處發炎,影響患者術后的身體健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血流導向裝置,該血流導向裝置具有抗炎抗栓效果好等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出一種血流導向裝置,所述血流導向裝置包括:所述血流導向裝置為由編織絲編織而成的網狀管形結構,所述編織絲包括:基體;抗炎涂層,所述抗炎涂層用于抑制炎癥產生,所述抗炎涂層覆蓋在所述基體外;抗栓涂層,所述抗栓涂層用于抑制血栓產生,所述抗栓涂層覆蓋在所述抗炎涂層外。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血流導向裝置,具有抗炎抗栓效果好等優點。
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血流導向裝置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抗炎涂層為多巴胺涂層,所述抗栓涂層為磷酰膽堿涂層。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血流導向裝置由多個所述編織絲編織而成。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血流導向裝置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編織絲在所述前端形成閉環弧形段。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每個所述編織絲包括兩個編織段和連接兩個所述編織段的所述閉環弧形段,每個所述編織段均由所述后端延伸至所述閉環弧形段。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每個所述編織段由所述后端螺旋延伸至所述閉環弧形段。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血流導向裝置具有前端和后端,至少所述前端設有適于在造影檢查下顯影的顯影標記。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多個所述編織絲包括多個第一編織絲、多個第二編織絲和多個第三編織絲,所述第一編織絲的所述基體為鎳鈦合金材料件,所述第二編織絲的所述基體為鈷鉻合金材料件,所述第三編織絲的所述基體為DFT鎳鈦鉑復合材料件,所述第一編織絲和所述第二編織絲的數量相等且大于等于第三編織絲的數量。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三編織絲為占所述編織絲總數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在所述血流導向裝置的軸向上所述編織絲的覆蓋率為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所述編織絲的直徑為0.027-0.029毫米,所述血流導向裝置的孔隙率為1:2。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血流導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清華大學,未經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325719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制備光引發劑的堿解裝置
- 下一篇:一種組合圍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