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碳化硅長晶熱場有效
| 申請號: | 202223179443.0 | 申請日: | 2022-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969428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5 |
| 發明(設計)人: | 燕靖;包偉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集芯半導體硅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30B23/00 | 分類號: | C30B23/00;C30B29/3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徐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碳化硅 長晶熱場 | ||
1.一種碳化硅長晶熱場,其特征在于,包括:
坩堝,所述坩堝呈圓柱狀,所述坩堝包括坩堝本體和坩堝蓋,所述坩堝蓋粘貼有籽晶,所述坩堝本體的底部設有碳化硅粉;
頂部石墨氈,所述頂部石墨氈設于所述坩堝的頂部,所述頂部石墨氈的中心軸線與所述籽晶的中心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所述頂部石墨氈包括從下到上依次排布的多個第一環氈,每個所述第一環氈的外徑與所述坩堝的外徑相同,在從下到上的方向上,多個所述第一環氈的內徑逐漸減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長晶熱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氈為三個,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第一環氈的內徑與所述籽晶的直徑之差在0.5mm以內,位于中部的所述第一環氈的內徑為所述籽晶的直徑的0.6倍-0.7倍,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環氈的內徑為所述籽晶的直徑的0.35倍-0.45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長晶熱場,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中部石墨氈,所述中部石墨氈外套于所述坩堝的外周壁,在由下到上的方向上,所述中部石墨氈的外徑逐漸減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碳化硅長晶熱場,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石墨氈包括四個氈體且從下到上依次為第一氈體、第二氈體、第三氈體和第四氈體,在由下到上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氈體、所述第二氈體、所述第三氈體和所述第四氈體的外徑依次減小。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碳化硅長晶熱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氈體的頂部與所述坩堝蓋的頂部平齊,所述第四氈體的底部與所述籽晶的底部平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碳化硅長晶熱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氈體的頂部與所述籽晶的底部平齊,所述第三氈體的底部與所述坩堝蓋的底部平齊,所述第二氈體的頂部與所述坩堝蓋的底部平齊,所述第二氈體的底部與所述碳化硅粉的頂部平齊,所述第一氈體的頂部與所述碳化硅粉的頂部平齊,所述第一氈體的底部與所述坩堝本體的底部平齊。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碳化硅長晶熱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氈體的外徑為730mm-770mm,所述第二氈體的外徑為530mm-570mm,所述第三氈體的外徑為400mm-440mm,所述第四氈體的外徑為330mm-370mm。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碳化硅長晶熱場,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底部石墨氈,所述底部石墨氈設于所述坩堝和所述中部石墨氈的底部,所述底部石墨氈包括多個在上下方向上依次排布的圓形氈,每個圓形氈的直徑與所述中部石墨氈的底面的外徑相等。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碳化硅長晶熱場,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石墨氈、所述中部石墨氈和所述底部石墨氈均由硬氈制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集芯半導體硅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集芯半導體硅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317944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有機肥造粒機
- 下一篇:一種應用于區域供冷的直膨式冰蓄冷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