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植物提取用浸出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223138526.5 | 申請日: | 2022-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793998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格蕾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11/02 | 分類號: | B01D11/02;A01F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饒富春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興市昌盛南路***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植物 提取 浸出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植物提取用浸出器,具體涉及浸出器領域,包括浸出器,浸出器的內壁固定安裝有過濾板,浸出器的內部轉動安裝有翻攪機構,翻攪機構的兩側固定安裝有切碎機構,翻攪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浸出器頂部的電機,電機的底部轉動安裝有轉桿,轉桿的底部貫穿浸出器的頂部,轉桿轉動安裝在過濾板的頂部,轉桿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限位環,限位環的一側轉動安裝有第一撥桿,第一撥桿的一側設有第二撥桿。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翻攪機構和切碎機構,進而通過兩個撥桿反復進行交錯上下擺動而攪動植物與溶劑,進行加速使其植物與溶劑混合,同時通過其上的切刀對植物進行剪切,進而加快植物與溶液的混合溶解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浸出器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植物提取用浸出器。
背景技術
植物提取浸出器是方便人們對植物中的液體進行浸出的一種設備,它的出現可以方便人們使用,它不但結構簡單,而且操作方。
傳統的植物提取浸出器在使用時往往是將溶劑噴淋在植物表面讓其自然沉降然后提取,進而效率不高,進而容易使許多植物在提取的過程中沒有與溶劑混合,從而導致提取質量較差,原材料浪費較多。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植物提取用浸出器,通過在植物提取浸出器中設置翻攪機構,進而通過兩個撥桿反復進行交錯攪動植物與溶劑,進行加速使其植物與溶劑混合,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植物提取用浸出器,包括浸出器,所述浸出器的內壁固定安裝有過濾板,所述浸出器的內部轉動安裝有翻攪機構,所述翻攪機構的兩側固定安裝有切碎機構;
所述翻攪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浸出器頂部的電機,所述電機的底部轉動安裝有轉桿,所述轉桿的底部貫穿浸出器的頂部,所述轉桿轉動安裝在過濾板的頂部,所述轉桿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限位環,所述限位環的一側轉動安裝有第一撥桿,所述第一撥桿的一側設有第二撥桿,所述第二撥桿轉動安裝在限位環的一側,所述第一撥桿的兩側鉸接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的一側滑動安裝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開設在浸出器的內壁,所述第二撥桿的兩側鉸接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的一側滑動安裝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開設在浸出器的內壁。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切碎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第一撥桿兩側的第一切刀,所述第一切刀的一側設有兩個第二切刀,兩個所述第二切刀固定安裝在第二撥桿的兩側。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撥桿呈矩形設置,所述第一撥桿的長度小于浸出器內壁的直徑長度。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撥桿和第二撥桿的形狀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撥桿和第二撥桿呈相互交錯設置。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呈波浪形設置,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以限位環的橫向中心線呈相互對稱設置。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切刀的長度小于第一撥桿的長度,所述第一切刀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撥桿的水平高度。
在一個優選地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切刀的形狀大小與第一切刀相同,所述第二切刀與第一切刀呈相互對應設置,所述第二切刀與第一切刀呈相互貼合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翻攪機構,通過電機使得轉桿帶動限位環同步進行轉動,進而使得限位環同時帶動第一撥桿和第二撥桿進行轉動,通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互對稱的設置,進而使得第一撥桿和第二撥桿呈相互交錯并相互剪切的狀態進行持續上下擺動,從而提高了對植物和溶液的攪拌力度,進而加速使其植物與溶劑混合,避免導致提取質量較差,原材料浪費較多的情況發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格蕾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格蕾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313852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