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雷達與紅外結合的復合生命探測儀封裝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22841045.4 | 申請日: | 2022-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330266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7 |
| 發明(設計)人: | 盧恒;石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新朗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華夏創維(北京)安全防范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朗森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J5/02 | 分類號: | G01J5/02;G01J5/04;G01J5/08;G01S13/88;G01S7/02;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紅觀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黃永亮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華師園北路18***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雷達 紅外 結合 復合 生命 探測儀 封裝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雷達與紅外結合的復合生命探測儀封裝結構,包括底座、第一蓋體、第二蓋體、雷達單元和紅外單元;第一蓋體內部中空,第一蓋體的一側面設置有第一開口,該側面通過第一開口與底座密封連接;第一蓋體的一端面上設置有第二開口;第二蓋體的端部與第一蓋體密封連接,第二蓋體與第一蓋體的非端部位置間隙設置;雷達單元設置在底座靠近第一蓋體的一側端面上;紅外單元嵌設在第二開口處的第一蓋體內部;通過優化第一蓋體與底座的內部結構,使得在手持設備的內部合理布局雷達探測裝置和紅外探測裝置,滿足了設備的小型化、便攜性的要求,特別適用于災害或者事故救援現場單人使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應急救援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雷達與紅外結合的復合生命探測儀封裝結構。
背景技術
地震或者塌方災害發生以后,對被困在倒塌的建筑物或者構筑物內的人員需要進行及時的探測、搜尋與救援。目前在應急救援領域,主要使用雷達生命探測儀結合微震生命探測儀對被困人員進行探測,其中雷達生命探測儀是一種綜合了微功率超寬帶雷達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制而成的高科技救生設備,能夠以電磁波為載體,穿透非金屬介質檢測到人體呼吸、心跳等引起的體表微動的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應急、消防、市政或者礦山救護等領域;紅外生命探測儀主要紅外夜視技術,利用物體在絕對零度以上都有紅外光發射的原理,人體和發熱物體發出的紅外光較強,而非發熱物體發出的紅外光很弱,人體皮膚的紅外輻射波長范圍為3-50um,通過特定的接收電路探測相應的紅外信號并成像,獲取肉眼不能看到的區域內的生命獲活動。
雷達生命探測儀與紅外生命探測儀為兩種獨立的設備,可以獨立發揮各自的優勢,但是使用中需要分別進行攜帶,設備的體積和重量較大,設備切換時也不太方便。CN105974492B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生命探測儀,采用主機加終端的結構,結合了UWB電磁探測器、微振探測器和音視頻探測器三種功能,但是該設備主機體積較大,不適用于救援人員單人攜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緊湊的雷達與紅外結合的復合生命探測儀封裝結構,合理整合設備的內部空間,使得設備便于單人攜帶或者移動。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結構緊湊、便于攜帶的雷達與紅外結合的復合生命探測儀封裝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雷達與紅外結合的復合生命探測儀封裝結構,包括底座(1)、第一蓋體(2)、第二蓋體(3)、雷達單元(4)、紅外單元(5)和電池(6);
所述第一蓋體(2)內部中空,第一蓋體(2)的一側表面設置有第一開口(100),第一蓋體(2)的第一開口(100)側固設在底座(1)上;第一蓋體(2)的一側端面上設置有第二開口(200);
所述第二蓋體(3)的端部與第一蓋體(2)的表面密封連接,第二蓋體(3)的非端部位置與第一蓋體(2)間隙設置;
所述雷達單元(4)設置在底座(1)靠近第一蓋體(2)的一側端面上,且雷達單元(4)沿著底座(1)的長度延伸方向設置;
所述紅外單元(5)嵌設在第二開口(200)處的第一蓋體(2)內部;紅外單元(5)與第一蓋體(2)固定連接;
所述電池(6)也設置在底座(1)靠近第一蓋體(2)的一側端面上。
在以上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優選的,所述雷達單元(4)包括發射部(41)和接收部(42);第一蓋體(2)長度延伸方向的兩端對應設置有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第一端面(21)上設置有第二開口(200);發射部(41)設置在底座(1)靠近第一端面(21)的一側,接收部(42)設置在底座(1)靠近第二端面(22)的一側,且發射部(41)與接收部(42)間隔設置。
優選的,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一嵌槽(11);所述電池(6)固定設置在該嵌槽(11)內,電池(6)設置在雷達單元(4)的發射部(41)與接收部(42)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新朗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華夏創維(北京)安全防范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朗森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武漢新朗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華夏創維(北京)安全防范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朗森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284104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高功率低頻喇叭
- 下一篇:一種多工位激光打碼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