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35KV電纜繞包式中間接頭有效
| 申請號: | 202222344530.0 | 申請日: | 2022-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472756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10 |
| 發明(設計)人: | 周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桓泰電氣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15/18 | 分類號: | H02G15/18;H02G15/01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35 kv 電纜 繞包式 中間 接頭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35KV電纜繞包式中間接頭,屬于電纜技術領域,包括電纜,電纜外側可拆卸連接有第一外殼與第二外殼,第一外殼與第二外殼適配,第一外殼的兩端豎直設有兩個相對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外殼的兩端豎直設有兩個相對的第二固定板,四個第一固定板靠近第二外殼的一側水平設有固定塊,四個第二固定板背離第二外殼的一側水平設有固定套,四個固定板上設有與固定套適配的通孔,四個固定塊背離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穿過通孔延伸至與其對應的固定套內部,四個固定塊上設有將固定塊鎖緊在其對應的固定套內部的緊固件,本結構其優點在于,方便對電纜進行維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纜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35KV電纜繞包式中間接頭。
背景技術
電纜中間接頭即電纜線路中間部位的接頭,中間接頭是用于各種電壓等級的交聯電纜或油浸電纜的中間連接的電纜附件,電纜中間接頭的主要作用是使線路通暢,使電纜保持密封,并保證電纜接頭處的絕緣等級,使其安全可靠地運行?,F有的電纜接頭用防爆盒大多屬于灌膠類,在灌注成型之后便不能拆開,若電纜出線故障,不便于將防爆盒拆開進行維護。
實用新型內容
實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種35KV電纜繞包式中間接頭,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
技術方案:一種35KV電纜繞包式中間接頭,包括電纜,所述電纜外側可拆卸連接有第一外殼與第二外殼,所述第一外殼與第二外殼適配,所述第一外殼的兩端豎直設有兩個相對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外殼的兩端豎直設有兩個相對的第二固定板,四個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第二外殼的一側水平設有固定塊,四個所述第二固定板背離第二外殼的一側水平設有固定套,四個所述固定板上設有與固定套適配的通孔,四個所述固定塊背離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穿過通孔延伸至與其對應的固定套內部,四個所述固定塊上設有將固定塊鎖緊在其對應的固定套內部的緊固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按壓四個緊固件,此時四個緊固件解除對固定塊的限制,此時背對第一外殼的方向拉動第二外殼,直至四個固定塊脫離出固定套內部,此時即可將第一外殼與第二外殼拆卸開,方便對電纜進行維修。
優選的,所述緊固件包括豎直設置在四個固定塊內部的安裝槽,四個所述固定塊外側設有限位槽,四個所述限位槽位于與其對應的安裝槽內部,四個所述安裝槽內部豎直設有彈簧,四個所述彈簧靠近限位槽的一端設有卡塊,四個所述固定套內壁上貫穿設有卡槽,四個所述卡塊背離彈簧的一端穿過限位槽延伸至與其對應的卡槽內部,四個所述卡塊與卡槽適配。
優選的,四個所述彈簧靠近卡塊的一端水平設有限位板,四個所述限位板與其對應的安裝槽槽壁豎直滑移連接,四個所述限位板頂端與其對應的卡塊的固定連接。
優選的,四個所述卡塊側面設有斜面,四個所述通孔孔口設有倒角,四個所述倒角與斜面適配。
優選的,所述第一外殼靠近第二外殼的一側設有兩個相對的條板,所述第二外殼靠近第一外殼的一側設有兩個相對的線槽,兩個所述條板背離第一外殼的一側延伸至與其對應的線槽內部,兩個所述條板與其對應的線槽卡接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外殼內壁兩端設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二外殼內壁兩端設有第二密封槽,兩個所述第一密封槽與其對應的第二密封槽內部設有同一個密封圈,兩個所述密封圈的內圈與電纜相抵觸。
有益效果:通過按壓四個緊固件,此時四個緊固件解除對固定塊的限制,此時背對第一外殼的方向拉動第二外殼,直至四個固定塊脫離出固定套內部,此時即可將第一外殼與第二外殼拆卸開,方便對電纜進行維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圖3中的A放大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桓泰電氣有限公司,未經南京桓泰電氣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23445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