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生蠔養殖用的繩帶吊掛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22108205.4 | 申請日: | 2022-08-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9165438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13 |
| 發明(設計)人: | 曹傳瑤 | 申請(專利權)人: | 曹傳瑤 |
| 主分類號: | A01K61/54 | 分類號: | A01K61/54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卓越超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2 | 代理人: | 鐘景彪 |
| 地址: | 524400 廣東省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養殖 繩帶 吊掛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生蠔養殖用的繩帶吊掛結構,包括繩帶和生蠔附著物,水面固定設置有交叉放置的竹排結構,所述繩帶一端固定在竹排上,若干繩帶之間間隔設置,所述繩帶上豎向間隔布置有若干生蠔附著物,所述生蠔附著物為半圓柱型,生蠔附著物側壁一端為平直面,其側壁另一端為弧形曲面。本實用新型生產效率更高,且加工更加方便,成本更低,且生蠔附著物的弧形曲面一側設置有交疊的半圓環狀結構和防滑紋路,增大了生蠔苗與水泥塊的接觸面積,增加生蠔的產量,且生蠔粘附更加緊密,不易脫落,附著效果好,不容易被海水沖走。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蠔養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的生蠔養殖用的繩帶吊掛結構。
背景技術
生蠔一般指牡蠣,牡蠣(Ostreidae)俗稱海蠣子、蠔等,隸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牡蠣目,牡蠣科下的物種統稱牡蠣。牡蠣是世界第一大養殖貝類,是人類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資源之一,為全球性分布種類。
目前,生蠔在中國的養殖模式中主要利用浮筏、延繩等裝置進行規模化養殖,如延繩養殖生蠔時需要使用水泥板讓生蠔進行吸附,通常的養殖方法是用一條繩索穿過水泥板中心位置的通孔把若干個水泥板串連在一起,水泥板之間用水泥柱或繩結將其區隔開來,然后放置在海水中進行養殖,傳統的養殖裝置在以往的養殖生產中解決了大量的實踐問題,但在規模化生產中依舊存在諸多不足——如抗風暴沖擊能力差、易造成生蠔脫苗等,為實現生蠔養殖的科學化發展,提高生蠔的產量與品質,現需要一種新型的生蠔養殖用的繩帶吊掛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生蠔養殖用的繩帶吊掛結構,通過對現有生殖養殖繩帶行技術改造,解決了現有生蠔容易從水泥板脫落,生蠔養殖產量不高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的生蠔養殖用的繩帶吊掛結構,包括繩帶和生蠔附著物,水面固定設置有交叉放置的竹排結構,所述繩帶一端固定在竹排上,若干繩帶之間間隔設置,所述繩帶上豎向間隔布置有若干生蠔附著物,所述生蠔附著物為半圓柱型,生蠔附著物側壁一端為平直面,其側壁另一端為弧形曲面。
優選的,所述生蠔附著物為水泥塊,所述繩帶固定穿設過水泥塊設置。
優選的,所述水泥塊相互之間間隔為40-80mm。
優選的,所述生蠔附著物弧形曲面一端由若干半圓環狀結構上下交疊形成,所述繩帶垂直穿過交疊的半圓環狀結構設置。
優選的,所述半圓環狀結構外表面設置有防滑紋路。
優選的,所述繩帶為多股編織繩。
優選的,所述生蠔附著物吊設在水面以下30-100cm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能在繩帶上間隔固定設置有生蠔附著物,且生蠔附著物為半圓柱型,繩帶穿設過弧形曲面的一側設置,生蠔附著物為水泥澆筑而成,需要取下時,僅需要通過繩帶將水泥塊從半圓柱狀的模具中拉出,弧形曲面一側方便脫模,生產效率更高,且加工更加方便,成本更低。
且生蠔附著物的弧形曲面一側設置有交疊的半圓環狀結構和防滑紋路,增大了生蠔苗與水泥塊的接觸面積,增加生蠔的產量,且生蠔粘附更加緊密,不易脫落,附著效果好,不容易被海水沖走,水泥塊背面為平直面,方便將成熟后的生蠔從水泥塊撬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在竹排處位置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在竹排位置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弧形曲面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繩帶1、生蠔附著物2、平直面21、弧形曲面22、半圓環狀結構221、防滑紋路222、竹排結構3。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曹傳瑤,未經曹傳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210820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