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觸控筆及移動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2222095125.X | 申請日: | 2022-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847094U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令全;王明;蔣方榮;肖博;鄭培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海信商用顯示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354 | 分類號: | G06F3/0354;G06F3/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征;黃健 |
| 地址: | 2665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觸控筆 移動 終端 | ||
本申請提供一種觸控筆及移動終端,涉及終端技術領域,用于解決觸控筆的觸控靈敏度以及精確度差的技術問題,該觸控部包括筆身、筆頭和筆尖,筆頭包括連接段和與連接段連接的觸控段,連接段背離觸控段的一端與筆身連接;且觸控段為柱狀結構;筆尖面向觸控段的一端的端面與觸控段背離連接段的一端的端面抵接,且筆尖背離觸控段的一端為球面結構,筆尖與觸控段共同形成觸控筆的觸控部,筆尖的球面結構形成觸控部的觸控面。該移動終端包括上述觸控筆。本申請能夠提高觸控筆的觸控靈敏度和精確度。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終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觸控筆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紅外觸控技術(Infrared touch control technology)由裝在觸摸屏外框上的紅外線發射與接受感測元件構成,在屏幕表面上,形成紅外探測網,任何觸摸物體可改變觸點上的紅外線而實現觸摸屏操作。
觸控筆是操作觸控屏的重要配件,而紅外觸控屏實現觸控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要保證紅外發射光不被遮擋,因此,觸控屏通常做成內凹狀態,即感應觸摸的工作平面距離顯示屏屏幕具有一定的間距。
然而,在觸控屏內凹較大的工況下,觸控筆存在觸控靈敏度以及精確度差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筆及移動終端,能夠提高觸控筆的觸控靈敏度和精確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申請實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觸控筆,包括:
筆身;
筆頭,所述筆頭包括連接段和與所述連接段連接的觸控段,所述連接段背離所述觸控段的一端與所述筆身連接;且所述觸控段為柱狀結構;
筆尖,所述筆尖面向所述觸控段的一端的端面與所述觸控段背離所述連接段的一端的端面抵接,且所述筆尖背離所述觸控段的一端為球面結構,所述筆尖與所述觸控段共同形成所述觸控筆的觸控部;所述筆尖的球面結構形成所述觸控部的觸控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筆尖在所述筆身上的投影與所述觸控段在所述筆身上的投影重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控段為空心結構,且所述觸控段面向所述筆尖的一端具有與所述空心結構連通的開口;
所述筆尖面向所述觸控段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筆尖同軸心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經所述開口嵌設在所述空心結構中,且所述筆尖面向所述觸控段的端面與所述觸控段的端面抵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延伸段為與所述筆尖同軸心的圓柱狀結構;
所述觸控段的所述空心結構為與所述延伸段的截面形狀相匹配的錐形孔,且所述錐形孔的孔徑尺寸由靠近所述筆尖至遠離所述筆尖的方向依次增大。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控部的長度為8mm~12mm;
和/或,所述觸控部的徑向尺寸為3mm~5mm。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筆頭為金屬件;
和/或,所述筆尖為樹脂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段為錐狀結構,由靠近所述觸控段至靠近所述筆身的方向,所述連接段的徑向尺寸依次增大。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觸控筆還包括筆尾,所述筆尾連接于所述筆身的另一端,且所述筆尾為柱狀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筆尾伸出所述筆身的長度為6mm~10mm;和/或,
所述筆尾的徑向尺寸為8mm~1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海信商用顯示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島海信商用顯示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209512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大范圍縫紉電子花樣機
- 下一篇:一種電子器件的散熱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