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礎雷管管殼碼外觀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222065662.X | 申請日: | 2022-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212708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3 |
| 發明(設計)人: | 唐子涵;王代祥;李軍;廖凡;陳瑩;蘇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順安天力達爆破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956 | 分類號: | G01N21/956;B41J3/407 |
| 代理公司: | 重慶鼎慧峰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李晉 |
| 地址: | 400000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礎 雷管 管殼 外觀 檢測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礎雷管管殼碼外觀檢測裝置,包括雷管裝載系統和檢測系統,所述雷管裝載系統包括模盤結構和傳輸機構,所述模盤結構包括向上開口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內腔用于裝載雷管,所述矩形槽活動設置在傳輸機構上;所述檢測系統包括圖像識別傳感器,該圖像識別傳感器的水平高度高于矩形槽的水平高度;所述傳輸機構能夠將模盤結構位移至圖像識別傳感器的正下方。本實用新型將雷管放置在模盤結構的弧形槽處,利用傳輸機構將模盤結構運行到圖像識別傳感器的正下方,利用圖像識別傳感器對待檢測雷管進行拍照檢測并進行比對,保證了雷管編碼的正確性,同時有效的,避免了由少打、漏打帶來的安全隱患。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雷管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礎雷管管殼碼外觀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在基礎雷管的生產過程中,為了方便對雷管進行安全管控,以及朔源分析管理,需要對每一發基礎雷管管殼進行打碼。在現行的工藝流程中,首先,生產線將已經裝填藥劑的雷管在模盤上進行排列,再將模盤運行到激光打碼機位置,最后利用激光打碼機對雷管進行整盤打碼。
但是,由于激光打碼系統對雷管編碼的影響因素較多,例如:激光振鏡角度會影響激光有效的打碼在模盤上;模盤參數、坐標會對影響激光打碼位置;激光功率強度會影響打碼清晰度;在激光打碼系統運行中,由于氣缸氣壓等因素,會影響模盤的位置。這些因素會影響激光打碼效果,造成打偏、打不清楚等情況,從而影響產品質量。
因此,需要對打碼后的雷管進行檢測。現在的檢測打碼是采用人工肉眼檢測的方式,可是由于產量過大,檢測標準受到人為因素影響嚴重,導致檢測標準無法統一,檢測效率低下檢測結果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基礎雷管管殼碼外觀檢測裝置,包括:
雷管裝載系統,所述雷管裝載系統包括模盤結構和傳輸機構,所述模盤結構包括向上開口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內腔用于裝載雷管,所述矩形槽活動設置在傳輸機構上;
檢測系統,所述檢測系統包括圖像識別傳感器,該圖像識別傳感器的水平高度高于矩形槽的水平高度;所述傳輸機構能夠將模盤結構位移至圖像識別傳感器的正下方。
作為優選,所述圖像識別傳感器采用基恩士IV3系列配備AI圖像識別傳感器,所述圖像識別傳感器通過安裝支架安裝在所述矩形槽的上方。
作為優選,所述矩形槽的內腔底部設置有若干并排設置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用于安裝雷管。
作為優選,所述弧形槽的內壁表面上設有沿所述弧形槽周向均勻分布的減震凸棱。
作為優選,所述傳輸機構包括第一皮帶輪、第二皮帶輪和連接所述第一皮帶輪和所述第二皮帶輪的皮帶,所述第二皮帶輪還通過動力傳動帶和電機的輸出軸相連;所述矩形槽活動設置在皮帶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具備以下的技術效果:
將雷管放置在模盤結構的弧形槽處,利用傳輸機構將模盤結構運行到圖像識別傳感器的正下方,利用基恩士圖像識別傳感器對待檢測雷管進行拍照檢測,再根據打碼清晰程度、打碼位置等情況與生產雷管編碼計劃信息進行對比,保證了雷管編碼的正確性,同時有效的,避免了由少打、漏打帶來的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在所有附圖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實際的比例繪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弧形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傳輸機構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順安天力達爆破器材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順安天力達爆破器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206566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地質勘查用的勘測桿
- 下一篇:一種防止水土流失的防護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