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雙形態的脛骨側導向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221692836.9 | 申請日: | 2022-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165329U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智慧;王利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17 | 分類號: | A61B17/1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67000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形態 脛骨 導向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形態的脛骨側導向器,包括:所述“C”型骨隧道套筒被用于制備“C”型脛骨側隧道,且所述長立柱骨隧道直條套筒被用于制備脛骨直條帶狀隧道的結構,還包括:“C”型筒后橫桿,其固定連接在所述“C”型骨隧道套筒的后端處,且所述“C”型筒后橫桿的兩側開設有粗鉆頭孔,并且粗鉆頭孔之間開設有中央導針孔,直條筒后橫桿,其固定連接在所述長立柱骨隧道直條套筒的后端處,且所述長立柱骨隧道直條套筒的前端左側還穿插連接有支柱桿。該雙形態的脛骨側導向器,可使手術前的交叉韌帶更接近原始解剖形態,且在術中可選擇性制備“C”型或直條帶型隧道,使手術更具個體化優勢。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脛骨導向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雙形態的脛骨側導向器。
背景技術
國內外運動醫學領域對于前交叉韌帶重建多采用單束或雙束圓形骨隧道重建技術,單束重建前交叉韌帶技術較為簡便,但無法有效復制正常原始前交叉韌帶的系帶樣結構,而由于股骨髁間窩空間限制,極易出現髁間窩撞擊等癥狀,而雙束重建應用患者的范圍有限。
國內現有脛骨側定位導向器僅能完成直條帶狀骨隧道的制備,其技術主要通過逐步將較小圓形骨隧道以骨銼手工擴大為類帶狀,對術者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并且需要長時間的培訓和豐富的操作經驗,同時國外脛骨側C型重建也僅能完成C型骨隧道制備,因此上述兩技術間不具有選擇性及互換性,針對上述問題,急需在原有的脛骨側導向器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形態的脛骨側導向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現有使用的脛骨側導向器,“C”型骨隧道的制備以及帶狀骨隧道制備所需的脛骨側導向器,不具備相互選擇性和互換性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雙形態的脛骨側導向器,包括:
所述“C”型骨隧道套筒被用于制備“C”型脛骨側隧道,且所述長立柱骨隧道直條套筒被用于制備脛骨直條帶狀隧道的結構;
還包括:
“C”型筒后橫桿,其固定連接在所述“C”型骨隧道套筒的后端處,且所述“C”型筒后橫桿的兩側開設有粗鉆頭孔,并且粗鉆頭孔之間開設有中央導針孔;
直條筒后橫桿,其固定連接在所述長立柱骨隧道直條套筒的后端處,且所述長立柱骨隧道直條套筒的前端左側還穿插連接有支柱桿,并且長立柱骨隧道直條套筒內部的右側方開設有側鉆頭槽,同時側鉆頭槽的左側方開設有導針槽。
上述結構的設置使醫護人員在術中可更換選擇性制備“C”型或直條帶型隧道,使手術更具個體化優勢,能更為個體化的靈活選擇脛骨側韌帶止點形態,進而使裝置可針對的患者群體更廣泛,降低了對手術操作者的操作經驗要求。
優選的,所述“C”型骨隧道套筒與“C”型筒后橫桿構成一體化結構,且“C”型骨隧道套筒與“C”型筒后橫桿構成“T”字形狀的固定結構,上述結構的設置使“C”型脛骨側導向器的結構更為牢固和簡潔,能方便在手術中使用。
優選的,所述粗鉆頭孔與中央導針孔共同貫穿開設在“C”型骨隧道套筒內,且粗鉆頭孔關于“C”型骨隧道套筒中心對稱的設置有2個,并且粗鉆頭孔與中央導針孔在“C”型骨隧道套筒上開設位置的橫截面呈“C”字形排列結構,上述結構的設置使手術中使用“C”型脛骨側導向器,能夠方便匹配不同患者的脛骨形態,從而使脛骨側韌帶止點形態的選擇更為個體化和靈活化。
優選的,所述長立柱骨隧道直條套筒與直條筒后橫桿構成一體化結構,且長立柱骨隧道直條套筒與直條筒后橫桿構成“T”字形狀的固定結構,上述結構的設置使帶狀骨隧道制備的長立柱骨隧道直條套筒結構更為牢固和簡潔,能便于在手術中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未經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169283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旋渦泵葉輪壓裝工裝
- 下一篇:一種可精確定位的三孔股骨導向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