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脫細胞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221661004.0 | 申請日: | 2022-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561401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03 |
| 發明(設計)人: | 楊曉;樊杏利;張勇杰;顧利莎;羅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博與再生醫學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M1/00 | 分類號: | C12M1/00;C12M1/02;C12M1/04;C12M1/24;C12M1/36;C12M1/34;C12M1/38;C12N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細胞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脫細胞裝置,包括脫細胞反應器、控制模塊和多個溶液槽,脫細胞反應器容納腔內設置有脫細胞籃和氣泡發生器,氣泡發生器位于脫細胞反應器容納腔的底部;由于多個溶液槽均與脫細胞反應器連接,控制模塊分別與脫細胞反應器和多個溶液槽電連接,在多個溶液槽交替向脫細胞反應器注入溶液的情況下,控制模塊控制氣泡發生器產生氣泡以清洗生物材料。本實用新型中脫細胞反應器中的脫細胞籃可以有效地匹配生物材料的大小,此外,控制模塊可以準確地確定生物材料在脫細胞過程中的反應時長,提高了生物材料的脫細胞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生物材料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脫細胞裝置。
背景技術
動物來源的組織工程生物材料具有跟人體結構成分相似、生物相容性好以及來源豐富的特點,目前已經成為醫學產品開發的主要原材料。但是動物源生物材料未處理前存在免疫原性成分,成為原材料前必須將其有效去除,以免人體免疫排斥。
動物源生物材料可來自真皮、心包、角膜、血管、膀胱、食管、小腸粘膜基質、軟骨和肝臟等。目前,生物材料處理主要是通過脫細胞技術去除組織/器官中的細胞等免疫原性成分,同時保留細胞外基質的結構、機械性能和主要成分,如膠原、彈性蛋白、糖胺聚糖等。而脫細胞技術原理主要是向脫細胞容器注入高、低滲溶液后通過震蕩或超聲技術清洗生物材料表面的免疫原性成分。
實用新型專利CN112138211A公開了一種角膜脫細胞裝置,由于容納生物材料的脫細胞容器尺寸固定,無法有效匹配所有生物材料,此外,當振蕩機構設定的振蕩頻率過高或生物材料脫細胞的時間過長時,可能會導致生物材料與脫細胞容器內腔頻繁碰撞而造成結構損傷,不同人員對生物材料脫細胞過程中的工藝參數的設置可能存在差異,從而導致反應不充分、脫細胞不徹底,影響了生物材料的脫細胞效果,不利于消除組織和器官中免疫原性成分,增加了免疫排斥的風險,也不利于實現生物材料制作的標準化。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脫細胞裝置,以解決容納生物材料的脫細胞容器尺寸無法有效匹配生物材料的大小,以及無法準確地確定生物材料在脫細胞過程中反應時長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脫細胞裝置,包括脫細胞反應器、控制模塊和多個溶液槽,所述脫細胞反應器容納腔內設置有脫細胞籃和氣泡發生器,所述氣泡發生器位于所述脫細胞反應器容納腔的底部;多個所述溶液槽均與所述脫細胞反應器連接,所述控制模塊分別與所述脫細胞反應器和多個所述溶液槽電連接,在多個所述溶液槽交替向所述脫細胞反應器注入溶液的情況下,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氣泡發生器產生氣泡以清洗生物材料。
可選地,所述氣泡發生器具有朝向所述脫細胞籃的盤面,在所述氣泡發生器的盤面上設置有支架,所述脫細胞籃底部與所述支架相抵接,其中,所述氣泡發生器的盤面設置有氣孔。
可選地,所述氣泡發生器與所述脫細胞反應器可拆卸連接,所述氣泡發生器上設置有進氣管,所述進氣管上設置有壓力調節閥,所述壓力調節閥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所述脫細胞反應器內設置有檢測探針,所述檢測探針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所述檢測探針測定所述脫細胞反應器內溶液的第一數據并反饋給所述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根據所述第一數據確定所述進氣管的進氣時長。
可選地,所述脫細胞籃與所述脫細胞反應器可拆卸連接,所述脫細胞籃內設置有壓板,所述壓板與所述脫細胞籃內壁可拆卸連接。
可選地,多個所述溶液槽和所述脫細胞反應器中均設置有液位傳感器,多個所述液位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所述液位傳感器獲取所述溶液槽和所述脫細胞反應器中溶液的第二數據反饋給所述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根據所述第二數據和液位限值控制溶液的液位高度;其中,所述溶液槽包括第一溶液槽和第二溶液槽,所述第一溶液槽的第一出液管和所述第二溶液槽的第二出液管均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博與再生醫學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博與再生醫學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166100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的抗EMI電感護殼
- 下一篇:一種電動變槳距旋翼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