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呼氣聯合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221511704.1 | 申請日: | 2022-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8239925U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6 |
| 發明(設計)人: | 周偉;趙偉軍;張厚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海思利福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02 | 分類號: | G01N30/02;G01N30/20;G01N30/66;G01N30/68;G01N30/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廖慧敏 |
| 地址: | 215299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呼氣 聯合 檢測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呼氣聯合檢測裝置,包括檢測機構,所述檢測機構包括第一分離單元、第一檢測器、第二分離單元、第二檢測器、第三分離單元和第三檢測器。本實用新型采用第一分離單元直接排出的待測氣體進行分流后分別對CH4、CO和H2進行檢測,采用第一分離單元反沖洗的待測氣體進行CO2含量的測定,有效避免現有技術中氫氣和二氧化碳串聯檢測導致的二氧化碳的檢測精度低的問題,有效提高二氧化碳的檢測精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呼氣檢測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呼氣聯合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呼氣看病”已經有很長的歷史,現代呼氣試驗始于18世紀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呼吸消耗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Fick心排血量測定原理和糖尿病人呼氣含有大量丙酮是呼氣試驗在19世紀的兩大事件。隨著14C、13C-尿素呼氣試驗診斷胃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巨大成功,推動著呼氣試驗在近三十余年廣泛開展。其中,糖-H2、CH4呼氣試驗用于診斷小腸細菌過生長(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CO呼氣試驗用于進行紅細胞壽命測定,上述各類呼氣試驗均屬于臨床上用于人體檢測的方向。
而上述的14C、13C-尿素呼氣試驗、糖-H2、CH4呼氣試驗和CO呼氣試驗,在收集呼出氣的過程中基本是一致的,其遵循的方法和使用的材料都是類似的,但是這幾種呼氣試驗在臨床上一般分別使用四種設備進行檢測。例如,采用幽門螺桿菌測試儀僅做尿素呼氣試驗,采用呼氣氫測試儀僅檢測呼氣SIBO診斷等,造成了資源的冗余和操作的便。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CN113376302A公開了一種呼出氣氣象色譜分析系統,包括樣氣接口、十通氣動切換閥、定量管、四通連接件、四通氣動切換閥、第一色譜柱、第二色譜柱、第三色譜柱、第四色譜柱、第一轉化爐、第二轉化爐、第一火焰離子化檢測器、第二火焰離子化檢測器及熱導檢測器;其中,樣氣接口、定量管、第一色譜柱與十通氣動切換閥相連,氮氣入口通過四通連接件與十通氣動切換閥相連,通過十通氣動切換閥的切換實現對第一色譜柱的反沖洗;第一色譜柱通過三通連接件分別連接第二色譜柱與第四色譜柱,第二色譜柱通過四通氣動切換閥連接第三色譜柱,第三色譜柱依次連接第一轉化爐與第一火焰例子化檢測器,第四色譜柱依次連接熱導檢測器、第二轉化爐與第二火焰離子化檢測器。
上述的呼出氣氣象色譜分析系統能夠對呼出氣樣品中的氫氣、甲烷、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時進行檢測,但是在檢測時需要對氫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串聯檢測,即第四色譜柱所在氣路通過的氫氣和二氧化碳,首先進入熱導檢測器檢測氫氣,接著在第二轉化爐作用下將氣路中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后用第二離子化檢測器檢測二氧化碳,但是在二氧化碳通過熱導檢測器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損耗,造成二氧化碳的檢測出現偏差,導致檢測精度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氫氣和二氧化碳串聯檢測,使二氧化碳通過熱導檢測器的過程中出現一定的損耗,造成二氧化碳的檢測出現偏差,導致檢測精度降低的缺陷。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呼氣聯合檢測裝置,包括檢測機構,所述檢測機構包括:
第一分離單元,包括適于待測氣體通入的第一進氣口和第一出氣口,以及適于載氣進行反沖洗的反沖洗出口,用于分離待測氣體中的水分和CO2;
第一檢測器,用于與第一分離單元的反沖洗出口連通對CO2含量進行檢測;
第二分離單元,包括第二進氣口和第二出氣口,第二進氣口與第一出氣口連通,用于分離待測氣體中的CH4和CO;
第二檢測器,與第二出氣口連通對CH4和CO含量進行檢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海思利福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海思利福生物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15117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