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干法脫酸管道吹掃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221226803.5 | 申請日: | 2022-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665187U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海杰;萬義安;熊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環投花城環保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8B9/032 | 分類號: | B08B9/032;B01D53/83;B01D53/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活 垃圾 焚燒 發電廠 脫酸 管道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涉及吹掃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干法脫酸管道吹掃系統,包括干法脫酸管道和熟石灰羅茨風機,所述干法脫酸管道連接有第二DN25的不銹鋼管道,所述第二DN25的不銹鋼管道連接有第一DN25不銹鋼管道,所述第一DN25不銹鋼管道連接有DN25 PN16氣動閥,所述DN25 PN16氣動閥連接有DN25 PN16不銹鋼球閥,所述DN25 PN16不銹鋼球閥通過管道連接有壓縮空氣罐。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實用性強,有效的解決了干法脫酸系統在運行時因熟石灰的粘性導致管道堵塞帶來的環保指標排放超標和羅茨風機啟動電流高燒毀電機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吹掃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干法脫酸管道吹掃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環保形勢的日趨嚴峻,煙氣排放指標的愈發嚴格,垃圾焚燒發半干法脫酸系統環保設備已不能滿足煙氣達標排放的要求。干法脫酸系統工藝則能很好的對半干法脫酸系統進行補充。垃圾焚燒爐煙氣中的有害物質燃燒后,主要是以氣態的形式存在,采用干法脫酸系統煙氣凈化干法處理工藝,在除塵器入口煙道中噴入熟石灰干粉后,在除塵器布袋表面形成穩定高效的反應床,以實現脫除有害物質的目的。煙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熟石灰充分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固態氯化鈣(CaCl2)、亞硫酸鈣和硫酸鈣(CaSO3、CaSO4)和其它附著物,附著在粉塵上或凝聚成細微顆粒,隨粉塵一起被袋式除塵器收集下來。
目前,由于熟石灰粘附性強,易受潮結塊,干法脫酸管道存在石灰附著管道,導致管道通流面積變小,最后導致干法脫酸管道堵塞,造成半干法系統失效,影響環保指標排放。另一方面因管道堵塞可導致羅茨風機啟動電流過高,存在電機燒毀的情況。為此,提出一種優化的干法脫酸吹掃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干法脫酸管道吹掃系統。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干法脫酸管道吹掃系統,包括干法脫酸管道和熟石灰羅茨風機,所述干法脫酸管道連接有第二DN25的不銹鋼管道,所述第二DN25的不銹鋼管道連接有第一DN25不銹鋼管道,所述第一DN25不銹鋼管道連接有DN25 PN16氣動閥,所述DN25 PN16氣動閥連接有DN25 PN16不銹鋼球閥,所述DN25 PN16不銹鋼球閥通過管道連接有壓縮空氣罐。
優選的,所述干法脫酸管道的一端安裝在鍋爐煙道的一端。
優選的,所述干法脫酸管道的另一端和熟石灰羅茨風機的一端均安裝在消石灰儲罐的管道表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在正常使用干法脫酸系統時使用壓縮空氣吹掃,在系統運行時有效地減少熟石灰在管道內附著,吹掃點可多處接入,可針對容易堵塞處進行有效處理附著的熟石灰。
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實用性強,有效的解決了干法脫酸系統在運行時因熟石灰的粘性導致管道堵塞帶來的環保指標排放超標和羅茨風機啟動電流高燒毀電機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干法脫酸管道吹掃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第一DN25不銹鋼管道1、DN25 PN16不銹鋼球閥2、DN25 PN16氣動閥3、第二DN25的不銹鋼管道4、壓縮空氣罐5、干法脫酸管道6、消石灰儲罐7、熟石灰羅茨風機8、鍋爐煙道9。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實用新型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實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環投花城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未經廣州環投花城環保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122680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