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支重輪拐臂及履帶式全地形車有效
| 申請號: | 202221197812.6 | 申請日: | 2022-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374712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6 |
| 發明(設計)人: | 班頂順;楊強;李昆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55/104 | 分類號: | B62D55/104;B62D55/092;B62D55/15;B62D55/10 |
| 代理公司: | 貴州派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慶紅 |
| 地址: | 550009 貴州省***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支重輪拐臂 履帶式 地形 | ||
一種支重輪拐臂,包括:第一軸體,用于與車架縱梁上的扭力軸套連接;第二軸體,用于與支重輪連接;桿體,用于連接第一軸體和第二軸體;第一軸體、桿體與第二軸體三者形成“Z”形結構。一種履帶式全地形車,該履帶式全地形車包括上述支重輪拐臂。本實用新型通過利用第一軸體、桿體與第二軸體三者形成“Z”形結構,實現了車架縱梁與支重輪的連接。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易于形成標準構件用于實現支重輪與車架連接。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支重輪拐臂、以及涉及一種具備該支重輪拐臂的履帶式全地形車。
背景技術
全地形車是一種能夠在高寒山地、熱帶叢林、沙漠戈壁、沼澤灘涂、河流湖泊等各種地理環境下行駛并具有高越野通過性、水陸兩棲功能、高靈活性和可靠的防護能力的履帶式全地形工程車輛。由于其行駛地域復雜,交變載荷對支承輪系及車體的沖擊大,支重輪系的設計必須滿足整車良好的減震和履帶的全面貼地,因此需研制一種支重輪拐臂,用于連接支重輪與車架縱梁上的橡膠扭力軸套。
現有的技術中,沒有標準的的支重輪與車架連接結構。
另外,現有履帶式全地形車支重輪潤滑時需將支重輪拆下,再在軸承上涂抹潤滑脂,操作復雜,且拆卸過程中易對軸承以及限位環造成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支重輪拐臂及履帶式全地形車,旨在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支重輪拐臂,包括:
第一軸體,用于與車架縱梁上的扭力軸套連接;
第二軸體,用于與支重輪連接;
桿體,用于連接第一軸體和第二軸體;
第一軸體、桿體與第二軸體三者形成“Z”形結構。
優選的,在第二軸體的內部設置有潤滑油腔;在所述桿體上設置有注油口,注油口與潤滑油腔相連通;第二軸體的外柱面上遠離桿體的一端設置有第一軸承安裝部;靠近桿體的一端設置有第二軸承安裝部;在第二軸體上設置有軸承潤滑油孔,軸承潤滑油孔分別從潤滑油腔貫穿至第一軸承安裝部、第二軸承安裝部的外柱面。
優選的,所述第二軸體的外柱面為階梯軸形狀,所述第二軸承安裝部的直徑大于第一軸承安裝部的直徑。
優選的,在第二軸體的外柱面上靠近桿體的一端設置有軸承限位部,軸承限位部的直徑大于第二軸承安裝部的直徑,軸承限位部與第二軸承安裝部之間形成限位臺階。
優選的,在所述第二軸體上遠離桿體一端的端頭上設置有外螺紋;在外螺紋處設置有限位槽,限位槽與第二軸體的軸向相平行。
優選的,所述第一軸體的外柱面設置有花鍵齒。
優選的,所述第一軸體的中心設置有螺栓安裝孔。
優選的,所述第一軸體、桿體與第二軸體為一體成型結構;在桿體上與第一軸體相連接處的表面上設置有第一加強臺階面;在桿體上與第二軸體相連接處的表面上設置有第二加強臺階面。
優選的,在所述桿體上靠近第二軸體位置處設置有螺紋孔;該螺紋孔用于安裝限位塊。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履帶式全地形車,該履帶式全地形車包括上述支重輪拐臂。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通過利用第一軸體、桿體與第二軸體三者形成“Z”形結構,實現了車架縱梁與支重輪的連接。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易于形成標準構件用于實現支重輪與車架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未經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119781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防眩光效果的上下發光式教室燈
- 下一篇:一種擺式冷卻篩分一體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