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橋梁加固支撐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21030816.5 | 申請日: | 2022-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479997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3 |
| 發明(設計)人: | 方漢林;方漢波;方鐘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茂建路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2/00 | 分類號: | E01D22/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百潤洪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陳萬江 |
| 地址: | 510800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橋梁 加固 支撐 機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加固支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橋梁加固支撐機構,包括沿橋梁長度方向設置的多組輔助支撐組件,用于連接多組所述輔助支撐組件所采用的連接件,任一組所述輔助支撐組件包括對稱設置的兩根支撐柱,用于固定兩根所述支撐柱所采用的夾體,和設置于所述支撐柱頂端的支撐板,所述連接件包括沿橋梁長度方向平行粘接的兩塊橫向碳纖維板,垂直于所述橫向碳纖維板設置的多塊縱向碳纖維板,所述支撐板通過第一螺栓將所述橫向碳纖維板二次固定在橋梁上,所述縱向碳纖維板通過第二螺栓將所述橫向碳纖維板二次固定在橋梁上;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的橋梁采用單支座支撐易產生單側傾覆的風險,穩定性弱,安全系數低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加固支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橋梁加固支撐機構。
背景技術
橋梁指的是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礙物而修建的建筑物,它架設在江河湖海上,使車輛行人等能順利通行,橋梁一般由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和附屬構造物組成,上部結構主要指橋跨結構和支座系統;下部結構包括橋臺、橋墩和基礎;附屬構造物則指橋頭搭板、錐形護坡、護岸、導流工程等,橋梁按照結構體系劃分,有梁式橋、拱橋、剛架橋、懸索承重(懸索橋、斜拉橋)四種基本體系,城市多為獨柱墩橋梁,獨柱墩橋梁的底部占用土地少、整體結構美觀,因而廣泛應用于城市立交橋、城市高架橋以及高速公路的匝道橋上。
但是,現有的獨柱墩橋梁橋墩處一般采用單支座支承,采用單支座會造成橋梁在橋面承載過載時,易產生單側傾覆風險,相較于其他結構的橋梁,穩定性較弱,安全系數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種橋梁加固支撐機構,解決了現有的橋梁采用單支座支撐易產生單側傾覆的風險,穩定性弱,安全系數低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橋梁加固支撐機構,包括沿橋梁長度方向設置的多組輔助支撐組件,用于連接多組所述輔助支撐組件所采用的連接件,任一組所述輔助支撐組件包括對稱設置的兩根支撐柱,用于固定兩根所述支撐柱所采用的夾體,和設置于所述支撐柱頂端的支撐板,所述連接件包括沿橋梁長度方向平行粘接的兩塊橫向碳纖維板,垂直于所述橫向碳纖維板設置的多塊縱向碳纖維板,所述支撐板通過第一螺栓將所述橫向碳纖維板二次固定在橋梁上,所述縱向碳纖維板通過第二螺栓將所述橫向碳纖維板二次固定在橋梁上。
進一步,所述夾體上從左到右依次設置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夾持部、第二固定部、主夾持部、第三固定部、第二夾持部和第四固定部;所述夾體包括正對設置的兩塊前側夾體和后側夾體,用于將所述前側夾體和后側夾體鎖緊所采用的多組鎖緊機構,所述前側夾體的中部設置有前側第一半腔,所述前側夾體上設置有前側第二半腔和前側第三半腔,所述前側第二半腔和前側第三半腔分別靠近所述前側夾體的兩端設置;所述后側夾體上正對所述前側第一半腔、前側第二半腔和前側第三半腔分別設置有后側第一半腔、后側第二半腔和后側第三半腔,所述前側夾體和后側夾體合攏后,所述前側第一半腔與后側第一半腔形成所述主夾持部,所述前側第二半腔與后側第二半腔形成所述第一夾持部,所述前側第三半腔與后側第三半腔形成所述第二夾持部,所述主夾持部用于夾持橋墩,所述第一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用于夾持所述支撐柱。
進一步,所述前側夾體上設置有多個前側內螺紋孔,所述后側夾體上正對所述前側內螺紋孔設置有后側內螺紋孔;所述鎖緊機構包括鎖緊螺栓和鎖緊螺帽,所述鎖緊螺栓螺紋連接所述前側內螺紋孔和后側內螺紋孔,所述鎖緊螺帽螺紋連接所述鎖緊螺栓。
進一步,所述支撐柱的底端設置有基座。
進一步,所述基座上設置有多塊連接所述支撐柱的底部加強板。
進一步,所述支撐板與所述支撐柱之間設置有多塊頂部加強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茂建路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茂建路橋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103081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