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生物質炭制備裝置的出料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756960.0 | 申請日: | 2022-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837821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8 |
| 發明(設計)人: | 曲廣義;沈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長三角聚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B53/02 | 分類號: | C10B53/02;C10B3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云睿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54 | 代理人: | 楊淑芳 |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制備 裝置 機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物質炭制備裝置的出料機構,包括生物傳輸管和若干傳輸管支架,所述生物傳輸管固定在傳輸管支架上方,所述生物傳輸管包括第一生物傳輸管和第二生物傳輸管,所述第一生物傳輸管和第二生物傳輸管都包括有電機、輸送管體、螺桿送料軸和固定蓋,所述第一生物傳輸管橫向設置,所述第二生物傳輸管斜向設置。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生物傳輸管分為兩段,為第一生物傳輸管和第二生物傳輸管,并且第二生物傳輸管斜向安放,通過多段和斜向安裝增加了輸送距離起到降溫的作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質炭化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生物質炭制備裝置的出料機構。
背景技術
在全球資源日益匱乏,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的今天,利用廢棄生物質制備成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物質炭材料,不僅避免了廢棄生物質可能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提高了碳固存,還實現了廢棄資源的綠色循環,是一種變廢為寶的優選途徑。
生物質炭化是生物質資源化利用的新興技術,生物質炭生產設備不夠先進及工藝參數控制精度低已成為制約我國生物質炭產業發展的瓶頸。隨著國家對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關注的不斷升溫,生物質炭化產業必將快速發展,研發系統集成度和自動化程度高的炭化設備,提高熱解氣能源利用效率,設計并配套相應的環保設施,將是今后炭化產業的發展方向。
生物質炭化后產生的生物炭需要進行傳輸,所以需要一種傳輸裝置來對生物炭進行傳輸并在傳輸過程中有著降溫的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了一種生物質炭制備裝置的出料機構,可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生物質炭制備裝置的出料機構,一種生物質炭制備裝置的出料機構,包括生物傳輸管和若干傳輸管支架,所述生物傳輸管固定在傳輸管支架上方,所述生物傳輸管包括第一生物傳輸管和第二生物傳輸管,所述第一生物傳輸管和第二生物傳輸管通過法蘭盤和螺栓連接在一起。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生物傳輸管和第二生物傳輸管都包括有電機、輸送管體、螺桿送料軸和固定蓋,所述螺桿送料軸位于輸送管體中且一端與電機連接,另一端與固定蓋連接,所述電機和固定蓋分別固定在輸送管體兩端。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生物傳輸管的輸送管體頂部設置有若干進料口,所述進料口設置有法蘭盤。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生物傳輸管的輸送管體在靠近電機的一端下方設置有出料口。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生物傳輸管橫向設置,所述第二生物傳輸管斜向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將生物傳輸管設置有多個進料口,相比單口而言多口收集的生物炭更多,并將生物傳輸管分為兩段,為第一生物傳輸管和第二生物傳輸管,并且第二生物傳輸管斜向安放,通過多段和斜向安裝增加了輸送距離起到降溫的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A處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生物傳輸管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生物傳輸管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圖。
圖中:1—生物傳輸管、2—傳輸管支架、3—第一生物傳輸管、4—第二生物傳輸管、5—法蘭盤、6—電機、7—輸送管體、8—螺桿送料軸、9—固定蓋、10—進料口、11—出料口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長三角聚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浙江長三角聚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7569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帶廢氣處理的炭化機構
- 下一篇:無鉆機自平衡回轉振動耦合碎巖鉆進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