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筒自動打坨工具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751738.1 | 申請日: | 2022-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960902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5 |
| 發明(設計)人: | 胡瑞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瑞中 |
| 主分類號: | A01G9/08 | 分類號: | A01G9/08;A01G24/6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靈通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42 | 代理人: | 李金豹 |
| 地址: | 40236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工具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播種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筒自動打坨工具,其包括:管身,管身頂端設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中央設有軸孔;操作桿,操作桿同軸貫穿管身,操作桿的頂端經軸孔向上延伸,并且操作桿的頂端連接設有第二把手;六個成形筒,六個成形筒呈2*3矩陣狀組合排列,并通過第一支架固定設置在管身底部;各個成形筒內均設有浮動圓板,各個浮動圓板通過第二支架與操作桿底端連接;各個浮動圓板的底部中央固定連接設有柱頭;復位拉簧,復位拉簧連接于第一支架與管身之間。本實用新型通過簡單操作,能夠代替手工作業輕易的對營養坨進行制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播種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筒自動打坨工具。
背景技術
玉米是最常種的農作物之一,播種玉米的方式有撒種直播與育苗移栽法,育苗移栽一般采用營養坨來培育。而營養坨傳統的制作方法是在能捏成團的田地里挖出一堆細土,而后潑上糞水攪拌均勻至可捏成團而不成溏狀,緊接著像搓湯圓一樣搓成拳頭大小,最后再在營養坨頂上開一個深半徑左右的孔。制作好的營養坨一個挨一個地擺成一廂,再往孔洞里塞兩顆玉米種,而后撒上一層細土,最后用竹篾片插成拱棚,覆蓋薄膜。十天半個月后經過煉苗,玉米苗長到兩葉一心就可移栽了。但是,這種育苗移栽法中的營養坨的制作增加了工作量,并且傳統的徒手制作方式容易把手弄得滿是糞臭。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筒自動打坨工具,由于具備六個成形筒,因此可通過一次操作來完成六個營養坨的制備。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筒自動打坨工具,其包括:管身,所述管身為一段縱置的直管結構,并且所述管身頂端水平連接設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中央對應所述管身設有沿徑向貫穿的軸孔;所述管身底端固定設有沿半徑方向水平延伸的踏板;所述管身任意的一側沿長度方向設有與內部貫通的滑槽;所述滑槽底端固定設有環所述管身的下擋圈;所述下擋圈上方設有上擋圈,所述上擋圈與所述管身螺紋配合;操作桿,所述操作桿同軸貫穿所述管身,所述操作桿的頂端經所述軸孔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操作桿的頂端連接設有第二把手;所述操作桿中部對應所述滑槽連接設有向所述管身外部延伸的滑片;六個成形筒,六個所述成形筒呈2*3矩陣狀組合排列,并通過第一支架固定設置在所述管身底部;各個所述成形筒內均設有浮動圓板,各個所述浮動圓板通過第二支架與所述操作桿底端連接;各個所述浮動圓板的底部中央固定連接設有柱頭;復位拉簧,所述復位拉簧連接于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管身之間。
優選的,六個所述成形筒的頂端與所述管身的底端之間呈間隔設置;所述第一支架成對設置,并分別通過頂端連接于所述管身底部相對的兩側,兩個所述第一支架的底端分別固定連接于六個所述成形筒組合體相對的兩側。
優選的,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三個倒U結構,以及連接三個所述倒U結構頂端的橫梁;各個所述倒U結構的兩個底端分別向相鄰的兩個所述成形筒內部延伸,并與對應的所述浮動圓板中央固定連接,所述操作桿底端與所述橫梁中部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管身底部外壁在遠離所述踏板的一側,沿徑向設有第一簧座;所述第二支架對應所述第一簧座的一側設有與所述第一簧座平行的第二簧座;所述復位拉簧通過兩端連接于所述第一簧座與所述第二簧座之間。
優選的,所述柱頭高度小于所述成形筒高度。
優選的,所述踏板為水平設置的U形結構,并且所述踏板通過U形結構的兩個端點與所述管身外側壁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瑞中,未經胡瑞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75173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設有尾部充電插頭的電容筆
- 下一篇:一種便于安裝的組合式養雞喂料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