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料道裝置和玻璃生產線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220731089.9 | 申請日: | 2022-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808572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施秉捷;張延起;周士欽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B7/02 | 分類號: | C03B7/02;C03B7/01;C03B7/09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項曉丹 |
| 地址: | 400722 重慶市北碚區(qū)***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置 玻璃 生產線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料道裝置和玻璃生產線,包括供玻璃液流通的料道和攪拌組件,料道的兩側壁由窯壁圍設形成,所述料道包括攪拌區(qū)和料道區(qū),所述料道區(qū)設置至少兩個,多個所述料道區(qū)延玻璃液流通方向依次設置,所述攪拌區(qū)設于相鄰兩所述料道區(qū)之間,所述攪拌區(qū)設置有攪拌池,所述攪拌池的底壁低于所述料道區(qū)的底壁;所述攪拌組件設于所述攪拌區(qū),并部分伸入所述攪拌池。本方案利用攪拌區(qū)對玻璃液進行擾流處理,使得玻璃液內部的晶核劑分布是基本均勻的,玻璃液在析晶時晶體成長時間不一致的問題得到極大的改善,因此本方案能有效減少玻璃液的分層現象,進而減少玻璃液中的晶核劑分布不均勻的問題,提高生產出的微晶玻璃質量。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玻璃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料道裝置和玻璃生產線。
背景技術
微晶玻璃是一種通過對玻璃進行熱處理而在玻璃內部析出結晶的材料,具有比常規(guī)的玻璃更優(yōu)異的機械性能,在玻璃中形成微晶,其抗彎、耐磨以及抗摔等性能相對于常規(guī)玻璃都有明顯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微晶玻璃還可以通過化學強化,進一步提高機械性能。
微晶玻璃在生產過程中,熔化好的玻璃液從熔窯經料道進入到成型裝置內進行成型,當熔化的玻璃液流經料道時,由于微晶玻璃生產過程時,原料中含晶核劑比較多,晶核劑一般為重金屬和易揮發(fā)的氣體,晶核劑中的重金屬容易向下走而沉積在底部,氣體容易向上走而浮在頂部,這樣就使得料道裝置中的玻璃液容易出現上、中、下三層的分層現象,使得玻璃液中的晶核劑分布不均勻,這樣就會出現玻璃液在析晶時晶體成長時間不一致的問題,致使生產出的玻璃應力不均,在微晶玻璃中容易出現波筋、條紋等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能減少玻璃液的分層現象,進而減少玻璃液中的晶核劑分布不均勻的問題,提高生產出的微晶玻璃質量的料道裝置和玻璃生產線。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料道裝置,所述料道裝置包括:
供玻璃液流通的料道,所述料道的兩側壁由窯壁圍設形成,所述料道包括攪拌區(qū)和料道區(qū),所述料道區(qū)設置至少兩個,多個所述料道區(qū)沿玻璃液流通方向依次設置,所述攪拌區(qū)設于相鄰兩個所述料道區(qū)之間,所述攪拌區(qū)設置有攪拌池,所述攪拌池的底壁低于所述料道區(qū)的底壁;和
攪拌組件,所述攪拌組件設于所述攪拌區(qū),并部分伸入所述攪拌池。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熔化的玻璃液從熔窯流入到本方案的料道裝置內時,玻璃液先流經料道區(qū),然后經料道區(qū)流入到攪拌區(qū)內,由于料道區(qū)的底壁高于攪拌池的底壁,故攪拌池整體形成下沉式的攪拌池,當玻璃液從料道區(qū)流入到攪拌池內時會造成玻璃液液流方向的改變,從而在玻璃液內部產生擾流,此時伸入到攪拌池內的攪拌組件再對玻璃液進行攪拌,通過攪拌組件的攪拌作用進一步促進玻璃液內部的擾流效果,通過這種擾流效果使得玻璃液內部的晶核劑均勻分布在玻璃液中,經過攪拌區(qū)擾流處理后的玻璃液再進一步經料道區(qū)流動到成型裝置處進行成型處理,故此時流動到成型裝置處的玻璃液內部的晶核劑分布是基本均勻的,玻璃液在析晶時晶體成長時間不一致的問題得到極大的改善,因此本方案能有效減少玻璃液的分層現象,進而減少玻璃液中的晶核劑分布不均勻的問題,減少在微晶玻璃中出現波筋、條紋等缺陷,提高生產出的微晶玻璃質量。
可選的,所述攪拌池由相對設置的第一池壁和第二池壁、兩側的窯壁及攪拌池的底壁圍設形成,所述料道區(qū)的底壁與所述攪拌池的底壁通過所述第一池壁進行連接,且所述第一池壁從所述料道區(qū)的底壁沿所述攪拌池所在方向傾斜向下延伸。
這樣,料道區(qū)的底壁與攪拌池的底壁采用第一池壁的結構形式進行連接,第一池壁的結構設計可以防止死角,減少玻璃液底部重金屬的沉積現象。
可選的,所述第一池壁的坡面與所述攪拌池的底壁之間的夾角為θ,且滿足:
125°≤θ≤14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731089.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