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適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態護坡及其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578400.0 | 申請日: | 2022-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078633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9 |
| 發明(設計)人: | 楊亮;張從從;余智囊;劉晨;王澤;吳月;肖艷;趙倩;湯雷;楊柯 | 申請(專利權)人: | 淮河水利委員會治淮工程建設管理局(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中心) |
| 主分類號: | E02B3/14 | 分類號: | E02B3/14;A01G9/02 |
| 代理公司: | 揚州啟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563 | 代理人: | 李楠;周青 |
| 地址: | 2330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用于 河道 治理 生態 護坡 及其 組件 | ||
本實用新型屬于河道邊坡治理防護領域。適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態護坡組件,包括:組件本體,包括:承接孔,對稱設置在所述組件本體兩側;第一聯結槽,對稱設置在對應承接孔兩側的組件本體上;承接部,對稱設置在所述組件本體兩端,所述承接部與所述承接孔相配合,所述承接部底部設置第二聯結槽,所述第二聯結槽與所述第一聯結槽垂直設置。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適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態護坡,包括上述生態護坡組件。本實用新型用以解決現有護坡組件與護坡結構強度差、連接不牢靠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河道邊坡治理防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河道邊坡治理的新型護坡及其組件。
背景技術
目前已有的河道防護裝置分為三類:一類是剛性防護裝置,漿砌或干砌塊石防護、現澆混凝土防護、預制混凝土塊防護、但是其造價較高,破壞生態,色調單一。同時土體內部容易造成應力集中,造成潰堤或者垮塌;一類是柔性護坡,植被草皮、植生袋、土工材料綠化網、水利噴播草籽、石籠植草等,但是其容易被雨水沖刷形成深溝,防護效果差,影響景觀,安全系數不高,質量不容易控制,局限性較大,其采用的部分有機材料容易出現老化問題難以解決;一類是生態護坡裝置,不僅和普通混凝土一樣擁有較高的強度,同時可以像土壤一樣種植草木,既達到了邊坡的防護要求,又滿足了生態需求。
新型護坡裝置針對不同的地理環境因地制宜改良,然而河道邊坡是一種較難防護的邊坡,一方面護坡裝置要穩固安裝在邊坡上,一方面植被要生長存活。
公開號CN110258594A、公開日為2019年9月20日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道路護坡結構,包括護坡磚體,多個護坡磚體相互配合形成道路護坡,護坡磚體上開設有卡槽和卡塊,相鄰的護坡磚體的卡槽與卡塊相互配合,護坡磚體上還開設有綠植盆栽口和若干進水口,綠植盆栽口底部固定連接有綠植盆栽腔體,綠植盆栽腔體四圍開設有根須延伸孔,進水口內連接有儲水腔體,儲水腔體四圍開設有澆灌微孔,綠植盆栽腔體和儲水腔體底部均呈削尖處理,護坡磚體、卡塊、綠植盆栽腔體和儲水腔體呈一體化成型設置,護坡磚體內開設有“井”型滴灌水管通道,“井”型滴灌水管通道的交叉節點位于儲水腔體內,“井”型滴灌水管通道兩側活動安裝有防水塞,“井”型滴灌水管通道沿道路護坡下降的方向內插設有滴灌管,滴灌管位于儲水腔體內開設有滴灌孔,多個滴灌管與滴灌水泵連通。采用上述結構,存在以下技術問題:第一,相對于卡頭外端部,卡塊與護坡磚之間的連接位置,較窄,導致強度不夠,容易斷裂;第二,護坡磚的中心加工有大面積的綠植盆栽口,便于綠化,綠植盆栽口的前后兩側加工有大面積的卡口,使得卡口與綠植盆栽口之間的轉體強度不夠,護坡磚體容易從此處斷裂;第三,相鄰護坡磚之間僅僅依靠卡頭、卡口之間卡接,而卡頭與護坡磚之間的連接位置強度不夠,易斷裂,導致護坡磚之間的連接斷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適用于河道治理的生態護坡組件,用以解決現有護坡組件結構強度差、連接不牢靠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生態護坡組件,包括:
組件本體,包括;
承接孔,對稱設置在所述組件本體兩側;
第一聯結槽,對稱設置在對應承接孔兩側的組件本體上;
承接部,對稱設置在所述組件本體兩端,所述承接部與所述承接孔相配合,所述承接部底部設置第二聯結槽,所述第二聯結槽與所述第一聯結槽垂直設置。
本實用新型設計第一聯結槽、第二聯結槽,使用時,橫向設置的護坡組件的第一聯結槽之間設置豎向設置的護坡組件的第二聯結槽,二者組成連接槽,連接槽中設置第一連接件,從而將相鄰護坡組件連接在一起,固定牢靠。
本實用新型在組件本體上增設承接部,既滿足了整體性結構強度要求,又起到了邊坡導流作用,保持水土不流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淮河水利委員會治淮工程建設管理局(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中心),未經淮河水利委員會治淮工程建設管理局(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5784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