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盾構始發與接收端的盾構防水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563023.3 | 申請日: | 2022-03-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233505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9 |
| 發明(設計)人: | 盧世德;賴咸根;湯新輝;劉維正;孫康;李昌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長沙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 |
| 主分類號: | E21D9/06 | 分類號: | E21D9/06 |
| 代理公司: | 長沙新裕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吳越 |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正塘***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盾構 始發 接收 防水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盾構始發與接收端的盾構防水結構,包括掘進通路,設置于掘進通路內的地層加固段,設置于盾構通路洞口處的混凝土墻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混凝土墻段內與掘進通路接應的混凝土加固環,防水環組件;所述防水環組件包括沿盾構掘進方向依次設置于混凝土加固環環內壁上的三個防水環,相鄰的所述防水環之間與形成防水腔室;所述防水環包括與混凝土加固環的環內壁連接的外環體,與外環體的環內壁密封連接的內環體。本實用新型可在盾構始發端破除地層加固段土體與盾構接收時,以及在較高富水地層下盾構掘進時,不僅對防止地下水從兩端口滲出的能力更強,同時可以更好的防止漏水沉降與涌水涌砂等工程事故的發生,而且兩腔室三圓環內的空間結構還能形成一條利于始發掘進與盾構接收的通路。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盾構隧道防水工程技術領域,具體而言,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盾構始發與接收端的盾構防水結構。
背景技術
盾構法施工作為地鐵隧道暗挖法施工的主導工法,該工法最大的風險在于盾構始發、接收兩首尾端。盾構始發端要破除洞門范圍內的圍護結構,隨后盾構機主體進入巖土層建立土壓平衡關系并實現同步注漿。優良的洞口防水密封裝置能夠有效地防止盾構始發與接收時漏水、涌水、涌砂等事故發生。
盾構機盾體的外輪廓面近似標準圓形曲面,因而防水裝置宜為圓環狀結構。以目前國內大部分城際軌道交通地鐵工程為例,盾構區間外徑為6m,防水圓環的內徑稍大于盾構機的盾體外徑,故防水圓環的內徑可為6m。在防水圓環的鋸齒狀內圓環凹槽里填充滿高強度柔性防水材料后,由鋸齒狀內圓環的梯形凸端外沿所得的最小直徑,即是在掘進過程中防水圓環與盾構機盾體表面直接接觸部分的內徑。
基于已有防水裝置在實際應用中的相關問題,以國內城際軌道交通地鐵工程為例,一些工程使用的洞口防水裝置由環形分布于洞口四周的多片矩形鋼片群組成。盾構掘進時,該矩形鋼片群在始發與接收端洞口四周形成一個類防水圓環。上述防水圓環各部分組成鋼片之間的間隙過大,裝置的整體防水性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一些工程洞口密封鋼環由封板、加勁板、圓環板、翻板、簾布橡膠板等組成,防水裝置一般也僅有洞口四周一層防水圓環。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情況,對始末兩端口防水裝置進行改良,采用始發與接收端兩腔室三環防水結構,在盾構始發端破除地層加固段土體與盾構接收時,以及在較高富水地層下盾構掘進時,不僅防止地下水從兩端口滲出的能力更強,可以更好的防止漏水沉降與涌水涌砂等工程事故的發生,而且兩腔室三圓環內的空間還能形成一條利于始發掘進與盾構接收的通路。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盾構始發與接收端的盾構防水結構,包括掘進通路,設置于掘進通路內的地層加固段,設置于盾構通路洞口處的混凝土墻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混凝土墻段內與掘進通路接應的混凝土加固環,防水環組件;所述防水環組件包括沿盾構掘進方向依次設置于混凝土加固環環內壁上的三個防水環,相鄰的所述防水環之間與形成防水腔室;所述防水環包括與混凝土加固環的環內壁連接的外環體,與外環體的環內壁密封連接的內環體;所述內環體的環內沿其環向均勻間隔設置有鋸齒狀凸端和防水凹槽,所述防水凹槽內填充有與凹槽形狀匹配的塞體;
作為具體技術方案,所述混凝土加固環和所述外環體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栓孔群,用以使所述外環體可通過螺栓孔群與所述混凝土加固環的環內壁利用螺栓連接。
作為具體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還包括盾構鋼環;所述盾構鋼環預埋設置于混凝土加固環的環內壁上,所述外環體的環外壁與盾構鋼環的環內壁連接。
作為具體技術方案,所述盾構鋼環和所述外環體上設置有相互配合的螺栓孔群,用以使所述外環體可通過螺栓孔群與所述盾構鋼環的環內壁利用螺栓連接。
作為具體技術方案,所述外環體的環外壁與所述盾構鋼環的環內壁焊接連接。
作為具體技術方案,所述塞體采用高強度柔性防水材料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長沙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未經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長沙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56302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