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臨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測量儀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550088.4 | 申請日: | 2022-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697599U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0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凡;朱明珂;林雪瑩;李小倩;李小涵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
| 主分類號: | A61M25/00 | 分類號: | A61M25/00;G01B2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愛普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20 | 代理人: | 王玉松 |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臨床 引流 高度 測量儀 | ||
1.一種臨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測量儀,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體結構(10)、設置在主體結構(10)一側的橫向支架(20)以及設置在主體結構(10)上的安裝結構(30),所述橫向支架(20)與患者頭部傷口的引流管出口處持平,所述主體結構(10)包括第一管體組件(11)以及設置在第一管體組件(11)內且可相對第一管體組件(11)滑動伸縮的第二管體組件(12),所述第一管體組件(11)包括第一管體(111)以及設置在第一管體(111)上用以將第二管體組件(12)固定在第一管體(111)上的定位件(112),第一管體(111)周壁上設有刻度,以供測量所述第二管體組件(12)相對所述第一管體組件(11)伸縮的間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體(111)內部形成一滑動腔,第一管體(111)的周壁上開設有一條縱向滑槽(1111),所述第二管體組件(12)包括第二管體(121)以及設置在第二管體(121)一側的水平掛持桿(122),第二管體(121)可伸縮地設置在第一管體(111)的滑動腔內,且水平掛持桿(122)一端穿過第一管體(111)周壁上開設的縱向滑槽(1111),用以掛持引流袋,引流袋上連接的引流管與患者頭部傷口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臨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滑槽(1111)置于所述橫向支架(20)上部,縱向滑槽(1111)外端的第一管體(111)周壁上設有所述刻度。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臨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體(111)的周壁上還等間距地開設有若干第一螺孔(1112),第二管體(121)的周壁上等間距地開設有若干第二螺孔(1211),第二管體(121)周壁上的第二螺孔(1211)與第一管體(111)周壁上的第一螺孔(1112)對應,使得定位件(112)穿入對應的第一螺孔(1112)與第二螺孔(1211),將第二管體組件(12)固定在第一管體(111)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結構(30)為貼附式結構,所述第一管體(111)底部形成有一安裝孔,以供連接安裝結構(30),該安裝結構(30)包括連接組件(31)以及設置在連接組件(31)上的磁力貼條支架(32),連接組件(31)連接在主體結構(10)的第一管體(111)底部的安裝孔處,磁力貼條支架(32)貼附至病床床頭位置處,以將主體結構(10)固定在床頭,并使得所述橫向支架(20)與患者頭部傷口持平。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臨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31)包括連接凸起(311)以及形成在連接凸起(311)上的抵持凸起(312),連接凸起(311)呈圓柱狀結構、且連接凸起(311)的直徑與第一管體(111)下部安裝孔的孔徑相當,抵持凸起(312)呈圓柱狀結構、且直徑大于連接凸起(311)的直徑,所述磁力貼條支架(32)設置在連接組件(31)的抵持凸起(312)下部,連接組件(31)的連接凸起(311)置入第一管體(111)下部安裝孔內,抵持凸起(312)抵靠至第一管體(111)底壁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結構(30)為吸附式結構,包括卡持組件(33)以及形成在卡持組件(33)上的吸附盤(34),卡持組件(33)卡設在主體結構(10)的第一管體(111)外部,通過所述吸附盤(34)吸附至病床位置處,以將主體結構(10)固定在床頭,并使得橫向支架(20)與患者頭部傷口的引流管出口處持平。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臨床用引流管的高度測量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組件(33)包括連接段(331)以及形成在連接段(331)兩端的柔性卡持段(332),每一柔性卡持段(332)呈弧面狀結構,且兩柔性卡持段(332)所圍成的圓周的直徑小于的第一管體(111)外徑,以通過卡持組件(33)的兩柔性卡持段(332)卡持主體結構(10)的第一管體(1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未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55008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