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液體靶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519147.1 | 申請日: | 2022-03-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6982175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紅;蔣杰;杜洋;石金水;馬瑞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H7/00 | 分類號: | H05H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東唐智宏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羅言剛 |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體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液體靶,包括:液體靶,所述液體靶為主體結構,且液體靶被固定在束流通道出口處使用,同時液體靶的前面有氦氣冷卻腔對靶材腔的薄膜進行冷卻;靶冷卻腔,所述靶冷卻腔設置在液體靶的背面,且靶冷卻腔的內部呈均勻排列分布有散熱翅片,同時所述靶冷卻腔的上下兩側分別連通有上通道口和下通道口;出入口,所述出入口開設在液體靶的正面;靶材進口,所述靶材進口開設在液體靶的側面開口處。該液體靶,不采用傳統宏觀水道而采用了微通道結構,與常規換熱結構相比,微通道換熱不僅體積小換熱系數大,換熱效率高,可滿足更高的能效標準,而且具有優良的耐壓性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加速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液體靶。
背景技術
液體靶是小型醫用回旋加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用來生產放射性核素的部件。通過回旋加速器加速產生的一定能量的粒子,從回旋加速器真空室引出后經過束流管道、束流準直器、過渡法蘭、氦氣冷卻腔,然后精確的轟擊在靶材腔中的靶物質,發生核反應,生成所需的放射性同位素。在束流轟擊的過程中,靶材腔的溫度會迅速的升高。隨著加速器的束流強度的增加,傳統的冷卻腔水道散熱能力不足的劣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所以為了適應越來越高的束流強度,提高液體靶的導熱能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傳統的靶材腔采用的宏觀水道冷卻方式散熱效率低下,會導致打靶過程中靶的溫度過高,對靶的安全使用造成影響。傳統冷卻結構冷卻水流經的接觸面積小,所以使靶材腔內部的熱量無法快速的傳遞出去,
因此,我們提出一種液體靶,以便于解決上述中提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體靶,其目的是為了解決靶的散熱效率低下的問題。其中本發明通過設計微通道散熱結構的冷卻腔來增加傳熱的面積,提高換熱效率。以此來克服傳統靶材腔存在的散熱效率低下的問題,同時提高了靶材腔的使用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液體靶,包括:
液體靶主體,所述液體靶主體被固定在束流通道出口處,同時液體靶主體的前面有氦氣冷卻腔;
靶冷卻腔,所述靶冷卻腔設置在液體靶主體的背面,且靶冷卻腔的內部呈均勻排列分布有散熱翅片,同時所述靶冷卻腔的上下兩側分別連通有上通道口和下通道口;
出入口,所述出入口開設在液體靶主體的正面;
靶材進口,所述靶材進口開設在液體靶主體的側面開口處。
優選的,所述出入口在液體靶主體的前后兩側均有開設用于進出冷卻水,且出入口在液體靶主體的前后兩側分別與上通道口和下通道口之間對應連通。
優選的,所述散熱翅片在靶冷卻腔的內側均勻排列有23組,且散熱翅片為長28mm、寬0.6mm、高5mm的矩形結構。
優選的,還包括靶材腔,所述靶材腔呈沿液體靶長度方向延伸的橢圓柱形,且靶材腔截面的長側位于水平方向,短側位于豎直方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液體靶不采用傳統宏觀水道而采用了微通道結構,與常規換熱結構相比,微通道換熱不僅體積小換熱系數大,換熱效率高,可滿足更高的能效標準,而且具有優良的耐壓性能;
在進行使用時,一共設置23組矩形散熱翅片,每個翅片長28mm寬0.6mm高5mm,將水由入口注入到靶內后,將流道會將水流平均的分成24股,經過計算本發明的液體靶與水的傳熱面積可達7200平方毫米;
在開始通水之后,靶材腔中的熱量會被水帶走,以此達到降溫的目的。對比傳統的靶,本發明的靶導熱面積有了巨大的提升,導熱效率得到了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整體背面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5191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可拆卸的三通閥結構
- 下一篇:一種模擬高陡巖質邊坡生態修復實驗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