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動分流高效檢重秤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481165.5 | 申請日: | 2022-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403572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9 |
| 發明(設計)人: | 關中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鑫中航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G13/02 | 分類號: | G01G13/02;G01G21/02;G01G23/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匯航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537 | 代理人: | 郭奎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 分流 高效 檢重秤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分流高效檢重秤,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第一分流檢重機構和第二分流檢重機構,所述第一分流檢重機構和第二分流檢重機構上方設有分發機構,所述分發機構將產品分發到第一分流檢重機構和第二分流檢重機構,所述第一分流檢重機構和第二分流檢重機構對產品進行檢重和移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通道產品分流設備具有上料機構、感應機構、分發機構、第一分流檢重機構以及第二分流檢重機構,能夠將產品自動分成兩排進行稱重,檢查其重量是否合格,大大提高了檢重效率,此外,能夠將產品自動分流,大大提高了生產和包裝的效率,并且全程自動化,無需人工干涉,節省人力物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產包裝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自動分流高效檢重秤。
背景技術
產品加工和包裝過程中,為了提高效率,通常采用單通道向的流水線,例如采用一條或多條傳送帶將產品逐漸移動經過流水線,需要有序分流或者加工的,大部分采用機械手臂,將產品一一進行分揀或加工。對于加工過程,單個加工是必不可少的,但對于有序分流過程,單個分流就會降低分揀的效率,十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自動分流高效檢重秤。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自動分流高效檢重秤,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第一分流檢重機構和第二分流檢重機構,所述第一分流檢重機構和第二分流檢重機構上方設有分發機構,所述分發機構將產品分發到第一分流檢重機構和第二分流檢重機構,所述第一分流檢重機構和第二分流檢重機構對產品進行檢重和移送。
進一步地,所述分發機構包括料板,所述料板與第二驅動機構連接,并在第二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向第一分流檢重機構或第二分流檢重機構傾斜,進而將位于其上的產品傾倒在第一分流檢重機構或第二分流檢重機構上。
進一步地,所述料板上開設有多個通孔,且其下方設有接料斗,所述接料斗接收料板上落下的沒有包裝好漏出的物料產品。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的一側設有上料機構,所述上料機構用于將產品移送到分發機構,所述上料機構和機架轉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上料機構的兩側還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其中一端和機架固定連接,其表面開設有限位滑槽,所述上料機構的兩側和限位滑槽滑動式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機架上部開設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有第一感應器和第二感應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檢重機構和第二分流檢重機構均包括第一傳送帶機構,所述第一傳送帶機構中設有檢重感應器。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檢重機構或第二分流檢重機構的兩側均設有擋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雙通道產品分流設備具有上料機構、感應機構、分發機構、第一分流檢重機構以及第二分流檢重機構,能夠將產品自動分成兩排進行稱重,檢查其重量是否合格,大大提高了檢重效率,此外,能夠將產品自動分流,大大提高了生產和包裝的效率,并且全程自動化,無需人工干涉,節省人力物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自動分流高效檢重秤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雙通道產品分流設備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11-底板,12-側板,13-第一窗口,14-第二窗口,15-進料口,2-第一分流檢重機構,21-第一主動軸,22-第二從動軸,23-擋板,24-傳送帶,3-第二分流檢重機構,4-分發機構,41-料板,42-第二驅動機構,43-長軸,5-上料機構,51-第二傳送帶機構,52-連接板,53-限位滑槽,54-螺釘,6-感應機構,61-第一感應器,62-第二感應器,7-接料斗。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鑫中航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廣州鑫中航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48116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