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油冷電機轉子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375640.0 | 申請日: | 2022-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063422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26 |
| 發明(設計)人: | 盧默聞;肖龍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舜驅動力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1/32 | 分類號: | H02K1/32;H02K9/19 |
| 代理公司: | 南通蘇專博欣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574 | 代理人: | 鄧小穎 |
| 地址: | 226000 江蘇省南通市海***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機 轉子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技術領域,具體公開油冷電機轉子結構。油冷電機轉子結構,包括轉子轂,具有轂油腔,及貫穿轉子轂側壁的后部油口、中部油口、前部油口。后部油口,位于所述轉子轂進油端,能與電機后軸承安裝腔連通,前部油口,能與電機前軸承安裝腔連通;轉子盤,設置于轉子轂中部,具有盤油腔、盤出油口;盤油腔,與中部油口連通,盤出油口,與盤油腔連通。有益效果是:進入到電機軸內部的潤滑油,可以分為三路對轉子進行直接冷卻,既可對前后兩個軸承進行散熱,也可對轉子鐵芯內部以及磁鋼進行直接散熱。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油冷電機轉子結構。
背景技術
當前,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引起了新一輪的電機革新,對電機功率密度和轉矩密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得電機的發展趨勢趨向于扁線和油冷方向。
電機油冷方式因為潤滑油可以直接接觸需要散熱的零件,因此散熱效果比傳統新能源電機采用水冷和風冷等散熱方式,散熱效果更好,對電機的功率密度、轉矩密度能力的提升效果也更好。
對于P1+P3混合動力驅動系統,因為P1發電機系統內部需要安裝發電機與發動機扭力耦合裝置,因此P1發電機轉子內徑普遍都很大,因此本專利主要解決對于P1發電機轉子轂結構的油冷轉子冷卻結構,以便潤滑油對電機轉子、磁鋼最大化的進行接觸,并帶走其中的熱量,達到比較理想的散熱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油冷電機轉子結構,包括
轉子轂,具有
轂油腔,及貫穿轉子轂側壁的后部油口,位于所述轉子轂進油端,能與電機后軸承安裝腔連通,
中部油口,
前部油口,能與電機前軸承安裝腔連通;
轉子盤,設置于轉子轂中部,具有
盤油腔,與中部油口連通,
盤出油口,與盤油腔連通。
在一些方式中,所述盤出油口設置于所述轉子盤外緣部兩側。
在一些方式中,所述后部油口自內油口至出油口向后部傾斜設置。
在一些方式中,所述前部油口自內油口至出油口向前部傾斜設置。
在一些方式中,所述轂油腔的后端為進油口。
在一些方式中,所述轉子盤中設有若干沿徑向設置的盤油腔;任一所述盤油腔端部均與至少一個盤出油口連通。
在一些方式中,多個所述盤油腔等間距分布設置于所述轉子盤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進入到電機軸內部的潤滑油,可以分為三路對轉子進行直接冷卻,既可對前后兩個軸承進行散熱,也可對轉子鐵芯內部以及磁鋼進行直接散熱,增加了直接接觸的散熱面積;提高了電機降溫效果,提高了電機的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
附圖說明
圖1-2為本實用新型兩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立體結構剖視圖;
圖4為轉子盤結構示意圖;
圖5-6為油冷電機轉子油路圖。
圖中:
100轉子轂,101轂油腔,102后部油口,103中部油口,105盤油腔, 106盤出油口,108前部油口,200轉子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舜驅動力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未經舜驅動力科技(南通)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3756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控超高壓比例閥組
- 下一篇:饋線終端(FTU)本地分合閘操作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