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手動調溫的雷火灸實按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220315434.0 | 申請日: | 2022-0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987980U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09 |
| 發明(設計)人: | 林君紅;許超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三芮生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H39/06 | 分類號: | 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仁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王希剛 |
| 地址: | 530031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下***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手動 調溫 雷火灸實按灸 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手動調溫的雷火灸實按灸裝置,包括筒體,筒體內卡合有雷火灸條,筒體的一側設置有隔灰部,隔灰部用于防止雷火灸條燃燒產生的灰掉落到被灸人員身上,筒體的另一側設置有滅火部,滅火部用于雷火灸條的熄滅,筒體上設置有撥動部。本申請通過設置的筒體,可以將雷火灸條限位在筒體內,將雷火灸條的一端點燃,將隔灰部與筒體連接,操作人員可以在手持該裝置進行雷火灸時,握住該裝置手的其中一個手指指甲插入撥動部內,進而可以撥動筒體帶動雷火灸條上下移動,調節了雷火灸條與過濾網之間的距離,從而便于溫度的調節,將滅火部與筒體連接,使得雷火灸條的燃燒處處于密閉環境中,可以熄滅雷火灸條,雷火灸條可以下次使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手動調溫的雷火灸實按灸裝置。
背景技術
雷火灸是艾灸的一種,其作用機制是將經絡、腧穴與艾灸的物理、化學作用有機結合,從而發揮灸法的綜合效應。該法在復制傳統灸法的同時,集成了拔罐和熱熨等技術,并與現代化新技術緊密結合,極大地提升了傳統中醫外治法的臨床療效,具有良好的推廣與應用前景。雷火灸雷火灸條柱主要由木香、沉香、乳香、麝香、干姜、茵陳、羌活、川烏及雄黃等中藥粉末制成,其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藥力因子、熱輻射力和遠近紅外線,三者共同作用于病灶及其臨近組織或或腧穴,具有活血化瘀、通關利竅、疏通經絡的功效。目前,雷火灸被廣泛應用風寒濕痹、痿證和虛寒證等疾病的治療。
但,在進行雷火灸時,燃燒的雷火灸條會靠近被灸人員,太過靠近會燙到被灸人員,太過遠離,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現有的雷火灸無法很好的手動調節溫度,使用不便。因此我們對此做出改進,提出一種手動調溫的雷火灸實按灸裝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目前存在的在進行雷火灸時,燃燒的雷火灸條會靠近被灸人員,太過靠近會燙到被灸人員,太過遠離,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現有的雷火灸無法很好的手動調節溫度,使用不便。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手動調溫的雷火灸實按灸裝置,以改善上述問題。
本申請具體是這樣的:
包括筒體,所述筒體內卡合有雷火灸條,所述筒體的一側設置有隔灰部,所述隔灰部用于防止雷火灸條燃燒產生的灰掉落到被灸人員身上,所述筒體的另一側設置有滅火部,所述滅火部用于雷火灸條的熄滅,所述筒體上設置有撥動部,所述撥動部用于調節雷火灸條與隔灰部之間的距離實現了溫度的調節。
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隔灰部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內的一側與筒體的一側卡合連接,所述隔灰部內的另一側固定設有過濾網。
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筒體和固定筒的內側均嵌設有防火錫紙。
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滅火部包括滅火蓋,所述筒體的另一側與滅火蓋的內部卡合連接,所述滅火蓋內的一側嵌設有密封層,且密封層的內側與筒體的外側相接觸。
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撥動部由若干環形限位槽組成,若干所述環形限位槽分別等距開設在筒體的一側。
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筒體上還設置有用于提示雷火灸條燃燒程度的提醒機構。
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提醒機構包括橫桿,所述橫桿位于固定筒內,且橫桿與雷火灸條的一端相接觸,所述筒體的一側內開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內設置有限位桿,且限位桿的一端穿出筒體并與橫桿固定連接,所述限位桿的另一端上固定設有限位環,所述限位環與定位槽之間固定設有彈簧,且彈簧與限位桿穿插連接,所述限位桿的另一端也穿出筒體。
作為本申請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筒體的另一側開設有與定位槽相通的滑槽,所述滑槽滑動連接有滑塊,且滑塊的一端與限位環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三芮生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西三芮生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31543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