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防護蓋組件及電池包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220245971.2 | 申請日: | 2022-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7134584U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黃毅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50/271 | 分類號: | H01M50/271;H01M50/244;H01M50/24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譚玲玲 |
| 地址: | 2132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護 組件 電池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護蓋組件及電池包,防護蓋組件包括:防護蓋,防護蓋用于蓋設在電池包內的電池模組的輸出極上并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防護蓋的第一端用于與輸出極底座連接;固定件,固定件與防護蓋的第二端連接,固定件具有穿設孔;支撐梁,支撐梁用于固定設置在電池包的殼體內并位于電池模組的一側;連接件,連接件包括連接部,連接部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連接部的第一端設置在穿設孔內,連接部的第二端插設在支撐梁上。本申請的防護蓋組件使得防護蓋的安裝比較便利,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電池包內的電池模組的輸出極防護蓋的安裝極為不便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包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防護蓋組件及電池包。
背景技術
在當代汽車產(chǎn)業(yè)中,傳統(tǒng)燃油汽車正在逐步被新能源汽車所替代,其中純電動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其發(fā)動機結構為動力電池包,電池包的能量密度直接關系到整車續(xù)駛里程的提升。
因此,為了提升電池包的能量密度、達到電池包的緊湊型設計,電池包設計會盡可能多地布置電芯;當多布置的電芯占用其它零部件的空間造成模組空間緊缺時,電池模組上提供給輸出極防護蓋的安裝空間有限,電池模組僅有一端可設置輸出極防護蓋的卡接點,這就導致輸出極防護蓋的另一端無法支撐,造成輸出極防護蓋的安裝極為不便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護蓋組件及電池包,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電池包內的電池模組的輸出極防護蓋的安裝極為不便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防護蓋組件,其包括:防護蓋,防護蓋用于蓋設在電池包內的電池模組的輸出極上并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防護蓋的第一端用于與輸出極底座連接;固定件,固定件與防護蓋的第二端連接,固定件具有穿設孔;支撐梁,支撐梁用于固定設置在電池包的殼體內并位于電池模組的一側;連接件,連接件包括連接部,連接部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連接部的第一端設置在穿設孔內,連接部的第二端插設在支撐梁上。
進一步地,穿設孔的孔壁上設置有凹槽,連接件還包括設置在連接部的第一端的卡設部,連接件的第一端穿設在穿設孔內,并使卡設部設置在凹槽內,以使連接件和固定件之間沿穿設孔的周向相對固定。
進一步地,沿穿設孔的周向,穿設孔包括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凹槽設置在第一孔部的孔壁上;第二孔部沿與穿設孔的軸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至固定件的外壁面,以在穿設孔上形成安裝開口。
進一步地,穿設孔的孔腔的垂直于其軸向的截面為多邊形,穿設孔的孔腔的截面包括多個第一側邊和一個第二側邊,第二側邊與第二孔部對應設置,多個第一側邊均與第一孔部對應設置。
進一步地,凹槽為多個,多個凹槽沿穿設孔的周向依次設置;和/或卡設部為板狀結構。
進一步地,支撐梁上具有插接孔,連接部上設置有彈性凸起部,以在連接部的第二端插設在插接孔內時,彈性凸起部與插接孔的孔壁抵接。
進一步地,彈性凸起部為沿連接部的周向環(huán)繞連接部設置的條形結構;和/或彈性凸起部為多個,多個彈性凸起部沿連接部的延伸方向間隔分布。
進一步地,支撐梁上具有插接孔,連接部的第二端插設在插接孔內;插接孔為圓形孔或橢圓形孔。
進一步地,連接件還包括套設在連接部上的外檐部,當連接部的第二端插設在支撐梁上時,外檐部位于支撐梁的外側并與支撐梁限位接觸;和/或防護蓋組件還包括設置在固定件上的定位柱,支撐梁上設置有定位孔,定位柱插設在定位孔內。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池包,其包括至少一個電池模組和至少一個上述的防護蓋組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22024597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